村上春树曾经说过:“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因为不想去面对不是自己期待中的结果,所以就拒绝了一切可能性,这大概是人类保护自己的一种姿态,世情凉薄,没有那么多坚固而不可更改的誓言和承诺,所以有的时候孤独恰恰是人规避伤害最好的去处。
所谓的成长恰恰就是这么回事,就是人们同孤独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要活下去。
旁人从来不了解你,也不会知晓你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你试图向这个世界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可无奈没有任何人回应你。
有的时候你觉得,你或许应该变得积极外向一些,合群起来或许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接近你,然后听听你内心里的想法。
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很忙碌的,你所谓的诉衷情在他人眼里不过是一些无关痛痒,矫揉造作的话语。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你哪还有时间拥有这么多伤春怀秋的悲哀呢?
理解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世界上从来都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就像针扎不到你身上,你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
没有人会一辈子的去纵容你,那些疼你爱你的人最终都会离你而去。你甚至来不及追忆那些似水年华,就眼睁睁看着它们从自己手中流失掉。
凡尘的人们总是庸庸碌碌,要么为了解决温饱,要么为了纵情欲望,人与人之间也总是那样来去匆匆,稍微一个不留神,你就再也找不见那个昨日还在身边温存的人。
所以人真是一种最害怕失望的生物了,这种恐惧程度甚至超过了孤独。就好像可以永远呆在一个小小的四方盒子里面,阻挡掉那些客套的冷漠和疏离,其实也是人生的一件幸福的事。
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可能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
就像海里存在着一头频率在52赫兹,所以无法与周围同伴交流的鲸一样,现实中的人也是如此,你所发出的声音讯号完完全全会被屏蔽掉,即使你深情并茂,嘶哑了喉咙,也没有人会对此产生半分兴趣。
人的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偶然,宇宙物理学上面说,世间一切不过都是由微观粒子所构成的,只是在某一个时刻,那些粒子构成了你,而你诞生在这世间。
最终你还是会回归到那些粒子本来的状态,然后漂浮在宇宙当中,没有人记得你的存在,也没有人会知道你曾经所经历过的情感纠葛。这想想就让人倍感失落,但也同时预兆了,人类的本质本来就是孤独的。
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与其勉强通过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人无法解脱是因为把生死看得太重,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许多的事情都是徒劳。年轻的时候,你奋力读书,忽略了人情世故,后来去到社会才发现,原来情商高更重要。
于是你又变得圆滑一些,用心经营好自己的生活,但某个突然的日子里,你还是会陷入深深的失落当中。这种失落没有源头,因为它来自你灵魂深处,关于生命衰微的悲哀感。
你其实从来不曾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你就如一叶小舟,连自己的庇护都没有,在苍茫的大海上行驶,你的结局往往是沉入深渊当中。
喜欢孤独,这是自我的一种选择,但说到底不过是因为你没得选而无可奈何。因为你不喜欢失望这种情绪,那真是太糟糕了,就像身体里被灌满了铅,你沉重的不能呼吸一般。
或许不必强求自己融入那繁华喧嚷的氛围里面,因为你会很不快乐。推杯换盏间每个人都带着一张虚伪的面具,你其实根本无法看清他们每个人的面容,又何谈,那藏在皮相之下的真心呢?
学会让自己冷漠一些,或许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周围人都是这么做的,你也要这么做才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群,要懂得不动声色的妙处。
不要对未来,对你身边的人抱有太多的期待,这样你就不会时常的感到失落,把生命过得随意一些,没必要挂念,也没必要对所有事情都伤心,薄情的人才不会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