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一个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投入游戏活动的孩子,都存在必须重视的心理问题,就像一个成人没能力工作或不愿意谈话的情况一样。受过严重虐待或不被尊重的孩子,需要首先学会游戏,才能从游戏治疗中获益。这些孩子为什么对游戏感到格格不入呢?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无忧无虑、尽情玩耍的童年。
游戏也是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如何与别人重归于好的方式。黑猩猩喜欢在同伴的手掌上挠痒,特别是它们刚吵完架的时候。因此,游戏的第二个意义可以归结为:满足人们对联结、对亲密情感的无尽需求。这一点对人类来说尤为重要。
游戏对儿童的第三个意义,可能也是人类特有的,就是从情感创伤中得到康复。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过得不怎么顺心,回到家里,他就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可能把在学校的遭遇唠叨一番,甚至可能迁怒他人;他们或者把自己锁在屋里,或者大闹一场。但孩子也经常自发地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放松自己。他们可能会坐在电脑前,对外星人来一阵狂轰滥炸;大孩子们也许会打电话跟朋友聊聊天。他们也可能“表演”上课的情形,所不同的是由他们自己来扮演老师。通过假装扮演老师,孩子重新回顾了故事的经过,不过这一次的故事中,掌控者是孩子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情也就逐渐恢复平静。难熬的一天过去之后,将自己托付给安静的故事书,或者痛快地打一场激烈的网球,也是有效的办法。
游戏力所提倡的,就是父母们与所有的教育者们,要像杰米一样充满渴望地与孩子建立联结,随时准备为孩子献出永不枯竭的爱、鼓励与激情。放松下来吧——心理需要放松,身体也需要放松,我们大多数成人蹲下来与孩子游戏时,表情还是有点儿紧张,身子还是有点儿僵硬。既然快乐和笑声是进入孩子世界的入场券,那么我们就需要学习怎么能让自己开心一点儿。当我们与孩子的联结断裂时(这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事实),游戏是帮我们重建深层联结的最好桥梁。
游戏是孩子主要的沟通方式。禁止孩子游戏,就好像禁止成人说话和思考。想在每分钟都控制孩子如何玩游戏,就好比要控制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若是根本不陪伴孩子游戏,也就好像同一个成人整天在一起,但整天都不说一句话。
当孩子饿了、累了、寂寞、伤心时,他就需要有人照顾、抚慰,就好像他那个水杯空了,需要加水一样。孩子的父母或者其他照料者,就是那个大蓄水池。孩子每次探险,都从蓄水池出发,探险结束后又回到蓄水池歇息。大人除了提供食物和抚摸外,安慰难过的心情、一起玩耍以及交流谈心,都能起到蓄水的作。例如“镜子游戏”,大人学小婴儿的样子做表情、微笑,甚至咿咿呀呀,虽然简单,但却能加满孩子的杯子。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们的探险活动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对于那些杯子保持蓄满状态的孩子,他们总能具有足够安全的依附感。
相反,那些没有获得安全依附感的孩子,或焦虑、黏人,或退缩并自我封闭。不论在哪里,他们可能都找不到安全感,即使自己最亲近的人在他身旁也是如此。他们没信心去尝试新事物,即使去了,也可能只是鲁莽行事,他们身上不具备真正的冒险精神。他们的杯子快要空了,甚至已经空了。
在自己独处的时候,具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可以安慰自己,可以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能够集中注意力,与同伴形成良好的联结,对自己和世界有积极的看法。有些父母去幼儿园接孩子时,经常被孩子的号啕大哭弄得困惑不已,老师们明明说他一天都很乖啊。老师们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其实,这正表明孩子有不错的安全依附感。当孩子和陌生人或者老师在一起时,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可以把所有不好的感受都暂时储存起来,等到和主要依附对象(比如父母)重逢时再表达出来——“谢天谢地,你终于来接我了!
杯子被蓄满爱心、关注和安全感的那些孩子,确实是幸运儿。小小的不安可能会让杯子洒出一些水,难熬的一整天里也可能把杯子几乎倒空,但他们的照顾者随时都会把杯子蓄满。等孩子长大后,只需要想想照顾自己的大人,就能把杯子蓄满。
对于所有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也不管是性格活泼的还是天性文静的,与成人玩这类经过设计的运动游戏,都会有所裨益。那些在校园里、操场上到处惹是生非的孩子,需要有人专门指导怎么玩打闹游戏,才能把他们的恐惧、犹豫、冲动、愤怒等情绪合理地释放出来。他们哭泣、放弃时,我们不会责骂他们,他们需要休息时,我们也会停下来。这是我们的工作。孩子的同龄伙伴们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他们的自我控制力有限,更不会鼓励别人表露情感。而那些不够活跃的孩子之所以需要和成人玩对抗游戏,是因为这样能锻炼身体,增强自信,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
孩子经常会主动来重建联结,但是大人却会完全误解。例如,女儿不肯去睡觉,难道她只是在制造麻烦吗?她也许是在尝试拖延时间来与你联结,解决你们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儿子在你做饭时一直缠着你,这时你已经够烦了,所以叫他走开。但是,这些行为是一个孩子所能找到的最佳联结途径,他们为此倾尽全力,因为断裂的感受太痛苦了。换句话说,当孩子尝试着自己走出孤独感的堡垒时,我们却畏缩地躲在自己的孤独之中。透过雾蒙蒙的玻璃,我们只看到他们讨厌的行为,却忽略了他们为重建联结而做出的努力。不要停留在表面,行为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人类本能:努力联结。
轮到我们自己了
在我们能够真正应用有效的养育原则和方法之前,我们需要为自己充电,蓄满我们自己的空杯,学会彼此倾听,让自己从孤独感和无力感的困境里走出来。也就是说,在游戏力中反复强调的概念和原则,都适用于父母自己。为自己充电的第一步,是承认我们在开始游戏时的情绪:无聊、挫败、厌烦、愤怒、急躁、焦虑、疲惫、太多干扰、太大压力,等等。
就是因为这些感受和情绪,我们想放弃、想休息、想拿孩子出气。当我们被这些感受、情绪淹没时,就很难享受乐趣,更难关注到孩子的需求。对于习惯掩藏情绪的成人来说,与孩子游戏是个挑战。就像孩子一样,我们必须把这些没有哭出来的眼泪哭出来,把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把恐惧和担心放下来,我们才有可能游戏。现在轮到我们了,轮到我们去找人倾诉,把杯子蓄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孩子蓄杯,用他们的方式来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