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记
几乎所有的转变,都会有一个讨价还价、新旧自我共存的时期。eg:学业、关系、工作。在转折期,这些选择都很让人纠结。
如何选择?
原则1,要想清楚我们究竟做的是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
原则2,从自我创造的角度去思考选择,而不是从环境的可能性去思考选择。
原则1,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
--经济选择,考虑风险、收益、机会、成本,利弊得失。各种好处和坏处做加减,进行比较。在这样的决策模型中,想要的是怎么能获得更完备的信息,来准确地预测未来。
(如果按照经济模型做选择,只会去考虑一些很现实、很实际的利弊因素。这样其实是一种更简单的选择,只需要加减,而不用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由于思考这样的问题没有人可以依靠,因而会觉得焦虑,不愿多想。)
--心理选择。不问将来可能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回到现在选择本身。把选择看作是不同自我的竞争,我们就要想:每一个选择背后,可能的自我是什么?而我们自己,想要成为哪一个自我?
--选择的真正含义,是要用承担选择的后果来体现的。这可能就是很多人更喜欢用经济模型而不是心理模型来做选择的原因。 因为心理模型的选择,需要承担更多责任、需要在不确定的状况下为自己负责的勇气。
--选择,是成就自我的第一步,你就是在用自己的选择,把自己塑造成那个想成为的自己。
(怎么理解选择的最小必要因素?之前所理解的创业中的选择,跟文中所说的选择,有何异同?怎么理解战略在选择中所起的作用? -- 本文中所说的选择,更多像是愿景。有了愿景,才有战略,才有选择策略的关键因素。)
(怎么解释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怎么理解:做什么样的事情 和 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的关系?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是去想,不同的选择背后,可能的自我是什么。不过回看我自己的几次选择,更多的倒不是去想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更多的是在想,我不想继续过我目前的生活。)
原则2,从自我创造的角度去思考选择,而不是从环境的可能性去思考选择。
--无论是顺从环境还是反抗环境,都没有脱离环境本身。这其实是在假设:外在的环境是决定选择最重要的因素。这样很容易被一种无力感淹没。
--自我的形成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你的选择,就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创造自我的第一步。如果你这样去想,有些事情已经有变化了:决定选择的力量不再来源于环境,而是他对自己未来的构想。不是环境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而是他想成为的自己,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
(并没有所谓的人生的十字路口,因为,在你走之前,还没有路。而你的人生之路,是通过你面对想去的方向迈出的每一步 踩出来的。)
二、自己的话
成就自我,关键在于两点,第一,想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二,通过一次次的选择、一点点的创造而达成。
非常喜欢这样的文字,不是打鸡血、不是心灵鸡汤,但是文字中自然蕴含着一种力量,激励着每一个读者去认识自己,去正视困难和问题,去寻找应对方法,去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