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五行”之前,我想说说上次在爬峨眉山的时候与一位同行者的对话。这位偶遇的同行者已是花甲之年,拄着一根拐杖花了两天从山脚一步一步爬上金顶,我小他四十个春秋,比之充沛的体力花了比他少一天的时间,然后我们有缘在离金顶还有一公里的地方相遇,交换食物,分享心情。
我给了他蛋黄派,他给我一个略带苦味的面包,我以为这个面包是变质的,出于礼貌,吃了一点便准备收起来。此时便听他说,生活的百味对应着人的心情,食物的味道会让我想起生活中的味道,比如给你发苦的面包是我孙女第一次做的面包,发苦是因为苏打粉放多了,可是我没有因为苦而嫌弃它,反而把它作为这次爬峨眉的食物,苦味的食物能让我想起生活的甜,当真有趣啊。
不如就从这食物的味道通过五行来调调生活的味道吧。
五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五种属性,万事万物都有对应的五行属性,包括食物的味道。食物的味道主流上可分酸、甘、苦、辛、咸,五味对应五行是木、土、火、金、水。这种味道上的五行关系同样存在,包括“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之前的《我之于“五行”的理解》中就有详细说明。
苦味能让人想到生活的有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趣”是一种情绪。情绪也分五行,与木、土、火、金、水对应的情绪有哪些呢,这就得说说中医里面的“情志”了。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常情况下情志的变化对人是无害的,甚至是有好处的。情志生于五脏,喜为心志,属火;怒为肝志,属木;忧思为脾志,属土;悲为肺志,属金;惊恐为肾志,属水。所以民间常说“怒伤肝”是有中医的理论依据的。举个大家熟知的例子,范进中举之后,狂喜不已。中举是好事,喜过了头了成病态,这个时候老丈人一个巴掌就够了。因为恐制约着喜,巴掌抡起来,范进害怕了,喜得到制约,狂喜之病就好了,这就是以情志来制情志。
其实这些情绪的表现恰恰体现了一个人的气,在“藏象学说”中认为五脏所藏的精气血津液是意识、思维、情志等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五脏对人的意识、思维、情志等神志活动具有整体调节作用,即“五神脏”,有云“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通过这些我们总算是知道了物质与精神是统一的,所以“一顿美食能让人快乐”不是无稽之谈,因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滋润了我们的五脏,这其中的喜悦是生命的调节与成长。
“辛即辣,怎么让辣更辣,辣属火,那就添把木头,酸属木,加点酸进去吧,于是酸辣粉出来了”。这个解释了一部分厨子的哲学,然而对于情志的调控是不是应该像做菜一样,苦了加点盐就不那么苦了;咸了加点甜就不那么咸了;甜了加点酸就不那么甜了;酸了加点辣就不那么酸了,辣了加点咸就不那么辣了。我想应该是吧。
人的这七种情绪会一直存在于身体内,之所以表现出来是因为这种情绪太多或者受抑制不够,什么东西都是过犹不及,少之却是更不及。
比如说一个新员接触到一门新技术很紧张,这类紧张可以归到“恐”,就像做菜一样,“恐”多了就加些“思”,遇到紧张了,多想想这门技术的特点,具体怎么操作,自然心就静下来了。再举个例子,飞行遇到突发情况,自然的反应是恐惧,对于老手来说他能镇定的下来是因为心里马上就有个应对措施,大脑立马在运行这个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如何实施,“思”克制了“恐”,如果什么都不会的新手就不知道怎么“思”,也许会“胡思乱想”,这也能归于“思”,可是更多的是想不出来可行办法的“悲”,然后“悲”又生“恐”,越来越恐惧,越来越紧张,就会更加做不好了。
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食神》里面有句台词“从来没有试过这么清新脱俗的感觉,牛肉的鲜,撒尿虾的甜,混在一起的味道,竟然比‘老鼠斑’有过之而不及,正如比我的初恋更加诗情画意,所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好诗!好诗啊!”之所以对这句话记忆犹新,是因为思维跳跃之大,是跨学科,跨味蕾,跨脑洞。现在看来这包含了一个厨子对终极哲学的追求,把做菜做到一种情怀。
不过就目前个人所能瞄到的高度来看,不若就把情绪的管控看成是做菜,我们是厨子,用心做好菜,一道有良心的菜就是用纯天然健康简单的材料,不加地沟油,做出了一道道含着酸甘苦辛咸的菜肴,我们在与周边的人在品尝这些菜肴的时候,是哭还是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把生活过得有风度是品尝这一道道菜后还能记得自己除了是一个厨子,还是自己的顾客。
比如那苦味面包,晚上我饥饿的时候,吃上一口,初是苦,过后竟是甜,这种味蕾的刺激带动的是快乐过后的思索。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