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成长历程

      2017年对于我来说,是充满不平凡与挑战的一年,也是我十六年教育生涯中收获最多的一年。如果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我的坚持为我迎来了一个改变与发展自我的春天。

      一、入群的渊源

      2011年QQ软件走进我的视野,从写下第一篇日志开始,我一直坚持每年写几十篇。内容杂乱无章,多数记录我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点滴故事,以及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少数的读书笔记与感悟。每一篇都是那么几百字,根本谈不上深刻与丰富,只是随心而欲的书写罢了。但也许是因为从不间断地缘故,得到了一位区里进修学校王老师的称赞,她常常为我的日志点赞。并把我推荐给李教授,李教授建议我多读一读公众号里的文章,写一下自己的读后感受。于是在我写了这篇感受后:


      李教授,这两天我一直在读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公众群里的文章,内心被那些热爱教育事业的同行们,深深感动着。您让我谈感受,我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一位教育专家进行交流,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也是我梦寐以求的。2001年,我就在这所我区最偏远的乡村小学校担当班主任工作,由于自己就是一个乡村的孩子,能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养育自己的土地,感觉很光荣。

      李教授,我只想用几个词来向您汇报下我的感受。说来惭愧,我的文笔很差,但我很珍惜这次机会,想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说给你听,也许不是很恰当,请您批评指正。

      首先是羡慕与钦佩。羡慕像林老师,刘老师等教师们的才华,文笔细腻,感情充沛,教育理念先进。钦佩在他们的心里满载着所有的学生,每一次的活动对学生,对家长都是心灵的洗涤,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钦佩他们对班主任工作坚持不懈的总结,反思,才给我们这样丰富的教育好故事;钦佩在每天和学生的相处中,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能把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记录在心。

        其次是嫉妒与惭愧。说实话,挺嫉妒各位老师们身边围绕着那么多的孩子,每一天都会发生着不同的故事。而在我工作的学校里,由于多方面因素,学生数在不断的递减,现在每个班已不满十人。今年我刚刚送走一个毕业班,十个学生的身影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真的很惭愧,现在我只有三个学生,身心变得越来越懒惰,有时还很盲目。虽如此我也会在我qq空间里时常记下一些班级琐事,给自己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

      李教授,不知这样的我能否走进您的团队,我特别珍惜此次的机会。

     


      在这样一个机缘巧合下,我与2016年12月25日,幸运地加入了“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微信群。这一天正好是圣诞节,这是我收到的最美好的圣诞礼物。

        二、偷懒的理由

      刚刚入群的我,从不主动参与交流,总是偷懒,还给自己找了众多理由:

      1.班级只有三个学生,年龄小,没办法开展活动。开展活动要集思广益,结果还是自己唱“独角戏”。

      2.自己读的专业书籍太少,读过的书也总是记不住内容,没办法交流看法。

      3.自己的性格本身就不善言辞,内向。

      4.家里的事太多,孩子刚刚上初中,父母身体不好,都需要照顾。总感到时间不够用。

      5.怎样工作都是一样的工资,为什么不能和别人一样轻松一些,非让自己这么累吗?

      6.自己的学历低,写作水平有限,写不出高水平的文章。

      7.放弃锻炼身体,陪孩子学习,陪父母唠家常的时间,做自己的研究值得吗?

      8.自己是一个近四十岁的人了,还能这样不顾一切的奋斗吗?坚持的理由是什么?

      9.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别太逞强,再努力你还是一个乡村的小学老师。

      10.最主要的是自己不够自信,面对这么优秀的群体,面对这么有学识的教授级人物,总是担心交流时说错话,给他人带来困扰,不敢参与交流。紧张的情绪让我更不知说什么好。

      这些理由让我一再地退却,不敢越雷池一步,于是一切又回归初始,每天上下班依旧,认真教孩子们识字,写字,读拼音。读着自己爱读的书:龙应台的《美丽的权利》,蒋子龙的《一见》,林徽因《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晚上六点准时出去快步走,回来后陪女儿学习,陪父母聊天。生活很惬意,很有规律。

      三、前进的动力

      当一切归于平静,静下心时,我不断地追问自己,加入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微信群,难道就是为了这样一直默默旁观下去,一直处于退缩的状态吗?不应该是这样的。

      1.众人的鼓励。

      当闲暇之余,我经常阅读群里各位教授,教师撰写的教育故事,专业论文,以及每次真诚交流的对话内容,心里总是充满了深深地敬意,为他们的辛勤付出,认真努力,累并幸福着的精神所打动,也想品尝那幸福的味道。于是我把三个孩子们的照片以及我书写的关于这三个孩子的故事发给李教授时,李教授一直不停地鼓励我:

    “这些图片和文字多好啊!乡村学校有特殊性,3个人的班级,是我们无法直接去研究的。而您恰恰能提供这样的乡村班级的真实信息。”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没问题啊,我也是这一年才开始用的。您把QQ材料直接发到群里就行。如果需要做成什么文字,公众号,都可以找我们帮忙的,我可以找研究生帮您,您把原始材料发给我们就行。当然,这些都不重要,不要成为负担,重要的是一起做探索,做一些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工作。”

    “交流中不能不自信,要相信自己可以交流,可以分享,可以讨论,可以与更多人交朋友。”

      “您那里有很多我们上海、广东没有的风土人情,还有您的思考与在做的工作,都是我们特别喜欢了解的。包括三个孩子的父母,您也可以分享您对他们的认识和理解的,一定会受群里朋友的欢迎的。” 

    “真的非常让人感动,也给人以启发,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您和您的学生、家长!如果您不介意,强烈建议您发到群里,让我们的同伴们多了解您的思考和体验 ”

    “您不用担心,群里最重要的就是开放地分享。”

    “这个案例也很有意义,稍晚一点我给您一些直接的修改建议,来作为一篇正式的材料来写吧。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但也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尝试。我觉得您的语言文字都挺好的,思路也非常清晰。”

    “您会发现群里的人都是真诚的,您参与越多,就越多的朋友。我们一起努力,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成就更多的学生和自我!”

      有了李教授多次鼓励,我的胆子渐渐大起来。当我把从大家那里学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实践,写成文字材料在群里分享时,得到了大家的指导与鼓励,让我的内心倍感温暖,感觉自己终于鼓起勇气迈出了第一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2.自己的收获。

      有了大家的鼓励与引领,我也开始尝试着在群里分享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虽然比较粗浅,但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我学会了制作美篇,也教会了两位家长用美篇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我学会了整理微信群记录,排版公众号里的文章;我学会了带孩子们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观察自然世界的动植物,在学习中体验乐趣。我学会了整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用语言描述,用照片记录,内容更加的丰富;我学会了尝试阅读专业书籍,在逐句中慢慢体会,在体会中渐渐理解,在理解中逐步引用;我学会了尝试撰写论文,共写了五篇,虽然还未达到正式发表的水平,但我会在尝试中不断完善;我学会了向他人分享我的成长与改变,在区里,省里,获得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我学会了规划自己的生活,在原来惬意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份充实,每天依旧锻炼身体,依旧翻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学校一本,家里一本,依旧陪伴女儿与父母,依旧坚持我的书写,每天一点点,积少成多。收获的同时,感觉时间真的可以像海绵里的水一点点挤出来,只需懂得规划自己的生活。

      最近,校长让我写一份汇报材料,我很快就完成了书写。校长称赞:“写得很好,条理清晰,做法明确。”我心里知道有这样的改变,是这一年来,在群里进行学习,实践,阅读,写作中锻炼的结果。对比以前书写的日志,自我感觉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多了一份感性的认知,多了一份专业的判断。这些改变离不开大家的鼓励与帮助,是大家给予了我前进的动力,让我渐渐充满自信,努力前行。

      四、内心的幸福

      在群里,我得到了林教授与李教授的引领与指导,感到非常幸运与幸福,因为对于我这个小学校的乡村班主任来说,这是以前从不敢奢望的事。关于学生问题,论文的撰写与修改,活动的开展等等,我都会把心中的疑惑向他们诉说,他们总会和蔼可亲给予我真诚的帮助,并鼓励我继续做下去。群里的叶老师把两位教授称为“暖心教授”,是呀,他们温暖里我们群里每一个乡村班主任的心灵。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我越走进这个群体,就越觉得温暖。微信群里林老师与小太阳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每当我遇到难题,向她们请求帮助时,她们的真诚指导与鼓励给了我很大自信。杨主编主动加我微信,给我发来借鉴的材料,帮助我理解各个学科进行融通的方法。刘老师,陈老师,方老师……群里的很多老师总是会给我出谋划策,帮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一个温馨的群体里,我的内心总是充满幸福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一年里,我渐渐体会到群里的各位老师们在投入乡村教育事业中拥有的那份快乐,在坚守中寻求自我的突破的那份坚定。他们的执着与努力时常影响着我,督促着我。让我不断努力需求自己的幸福之路。真心感谢所有人,感恩所有人,因为遇见,所以成长,让我再也找不出退缩的理由。

      不退缩就要努力,不要心急,每个人的基础不同,要给自己定位,找准方向,重在坚持。我有时在想从现在开始,五年后自己会改变到那种程度?会发展成怎样的我?接下来的一年我要向那个方向努力?我要给我的五个孩子打造怎样的班级精彩生活?我们还有哪些发展的空间与未发现的资源?我要怎样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与阅读能力?……感觉很多要解决问题正等着自己去深度思考,实践。

      其实一年来,我深深体验到累并快乐着的幸福感,也深知自己还欠缺很多,所以接下来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努力去做,在李教授倡导的“做,听,说,读,写”中不断完善自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