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老师的讲座、课、书,无意识中追了很久。很难界定自己对于这位特级教师的一些看法。
其一,他一位有想法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从入职初期,到走向成熟,乃至卓越,都表现出其保持思考的姿态。用张老师的话说,自己用了十年的时间做电影课程,然后慢慢积累了一些成熟的做法,并逐渐成为小语界自成一派的旗帜。一个有想法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发光,但是笼子最终管不住这样的鸟,所以,2020年初,他俩开体质成为了一名自由的教育人,成立了自己的谷里书院,尝试在教师成长方面开拓一条新的路子,对基础教育有更多的悲悯。
其二,自身有强大的内在体系。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如何站在风口浪尖上,他似乎都是平静的,即使是锋芒毕露的辩课,也是自身坚定和确信的。张老师说,广泛的阅读让他避免了后劲不足的境地。一个始终保持独立、思考、阅读的人是不担心江郎才尽的,张祖庆老师便是这样的一个狂人。他时而不谙世事的特立独行,让他更加具有人性。人不该始终是光明的,也不可能永远黑暗,人应该有不那么光明的时间,和不那么神圣的时刻。对的,我会觉得他如同身边的前辈一般,优秀又真实。
其三,对于自己课堂的思考、探索、坚持。他的电影课,我认为其实很难模仿。按照张老师的建议,一个走向成熟的老师,应当从找到一个模仿的对象着手,去塑造自己。这个模仿对象,他必须优秀且和你的上课风格、个人气质有类似之处,如此才不至于东施效颦。这是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看了很多课堂实录,听了很多课,然而你始终没有学会如何上课,其实很重要的一点,你没有去研究每个教育行为背后的本质,也不曾在理论学习后马上付诸实践。如果,曾对自己的课,有所期待,那么应当保持思考、探索,并有所坚持。
【摘录】
1.在职初教师向骨干教师挺进的过程当中,好多老师一直在积累经验,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不能够再往前走了,他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用策略去改造自己的行动。
2.一个骨干教师,要想成为卓越教师,有这样三个关键词:第一,方向。第二,能量。第三、专注。
3.不要害怕深度阅读,那是你通往未知世界的路。我经常跟年轻教师说要读一点有思想的书,要读一点有历史精神的书,读了这样的书,我们才能拉大自己的格局,才能从“小我”当中跳出来。 阅读,才能让一个老师持续往前走。
4.我经常跟年轻教师们说,你能不能冒出来,最先可能取决于你的灵气你能不能走远,关键看你的底气。底气,是从书堆里冒出来的。
5.你不要到处去补短板,短板补得差不多,你要去练就自己的绝招,专注地练自己的绝招。
6.先生经常告诉我。教师费工夫花在“功夫”要好好练朗读,要好好练板书。要好好写批注,机正共有极开自己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上好课。千万不能本来倒置。
7.于老师常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是影响。他告诫我,与其花更多时间磨课,不如更多地磨自己一打磨自己的教育思想、 磨炼自己的教学技能。自身水平提高了,课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8.语文教师备课,一定要裸读原文。
9.“这最深的印象啊,就是文本的个性。抓住了文本的个性,也就抓住了这一 课的魂。”支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10.旁观者清,各种不同的声音,会让我反躬自问,进而对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况且,每个人的思维,都有黑洞,辩课,让我们少一些“一条道走到黑”的固执,多一些兼听则明的清醒。
11.“让自己成为本教科书”。 用心栽培自己,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才是一个教师最好的磨砺啊。
12.是啊,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认识不到一己之局限,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自己,且以为自己总是正确的。叔本华说,“人常常自我陶醉, 正如一只狗认为狗最好,牛认为牛最好”。如果一个人老认为自己真理在握,那么他和牛以及狗又有什么区别呢?想至此,我便决心不再“做牛做狗”迅速调整心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各种声音。
13.我们倡导“非线性”的“板块预设"。这种教学设计,内容是集中的教学的流程,是分支式的,一问有多答,一项任务可能出现不同的努力方向和解决路径。这样的板块设计,就为精彩的生成提供了无限可能。
【敲黑板】
【写在最后】
花费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来阅读这本书,更多地是打开自己的一些思路,也收获了很多实质性的建议。印象特别深的是,张老师关于深度阅读的建议,“拉大自己的格局,从小我中走出来”,拥有走下去和去远方的底气。此外,一旦,囿于自己的世界,便容易沦为狗和牛之辈,看看外面,听听不同的声音吧。
在努力兑现“输出”的路上,尝试了图转文,还是挺方便的,不过读书笔记一直写得太不成体系了,还是继续摸索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