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来说,在哪里学习并不重要‖和谁在一起学习,才是问题的核心

居住环境对孩子的性格、习惯影响很大,把家里做一些简单的空间规划,就能激发孩子潜能,改善亲子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在哪里学习并不重要。和谁在一起学习,才是问题的核心。

多数父母都以为,一个独立安静、功能齐全的书房,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空间。

可恰恰相反,自己一个人单独学习写作业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分心、走神。

电视剧《小舍得》里,欢欢总是被父母要求一个人在书房里写作业。

偶尔弟弟过来了,爸妈便会如临大敌般将弟弟抱走,生怕打扰了欢欢学习。

可是,欢欢写作业的时候特别爱开小差,爸爸不进来盯着,她就偷偷看漫画。

遇到题目做不出来,她就开始抠橡皮,心情也越来越郁闷。

脑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在工作时,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孩子身体和情绪上的感受,也会刺激大脑。

倘若把孩子放到没有任何人气和杂音、甚至是紧闭房门的空间里,他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写字台前,要与睡魔作斗争,要拒绝手机和游戏的诱惑,还要面对很多大人都束手无策的难题.....

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有种强烈的被“孤立”感,大脑自然很难集中精力思考。

当学习变成了孤军奋战,孩子很快就会失去主动的欲望。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李钧雷教授曾说过,我们和孩子之间,最缺的是人与人的互动。

他还强调,和大人的眼神互动、整体观感全方位的接触,会激发孩子的发展欲望,这是任何高科技都没办法取代的。

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自主自觉,家人的陪伴、温暖的氛围、快乐的沟通....这些真实的感受,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多好的房子,多贵的书桌,而是能和父母待在一起。

只有孩子跟父母、家人同处在一个大环境中,一起聊天、交流、学习,孩子才能在这种正向互动中感受到温暖和乐趣,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动力。

孩子内驱力的背后,离不开良好的亲子互动,还有父母的用心与陪伴。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道:

“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

孩子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与其费尽精力帮孩子打造一个看似完美的书房,不如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有回应的、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这样的家庭养出来的孩子,也一定不会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