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过去,从零开始(1)(第1课)

第1天

前几天因为朋友想办课程,联系了刘院福老师。四年前曾经跟刘老师学习过一周身心合一自然疗法,课后没有坚持按老师教授的方法好好去练,后来渐渐松懈下来就没有再练习。心里一直是惦记着放不下的。

这几年一直待在家里,感觉越来越封闭自己。头脑收集了一堆理论方法和别人的经验,却没有真正去实践去练习。缺乏自信,缺乏毅力,心有余力而不足。没有定力,遇事墙头草随风倒。心中找不到那个如如不动可以依止的主心骨。时间一长,已经忘记开始时的目标了。

这次得知刘老师新开了微信语音远程教学,为期一年。想重新跟着老师好好学习,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好好练习。和我家先生说了自己的想法后,立刻得到了支持,他让我不要光学,关键要实践,在生活中用出来。在我家先生的鼓励和支持下,我立即报名参加远程课程。

第一次上课

时间:2017年11月1日

上午9:00~10:05

上课内容

一,放下过去,从零开始。

接纳目前自己的状态。当下呈现的就是此时此刻的状态,与过去无关。不要纠结于过去,不为过去发生的事情自责分析和评判。了断了过去,每一个当下都是一个崭新全新的状态。

二,致良知

“良知”两个字出自《孟子·尽心》,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王阳明曰:“无善无恶心之体。心的本体,就是良知。”阳明心学唯一要做的功夫,就是致良知。

致良知:致力于不虑而知的清醒状态。

不虑:就是没有思虑,活在当下的状态里。没有对过去的纠结,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现代的分析。

有虑:烦恼,偏执,不自然的状态。

三,方法

1.《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坛经》中六祖慧能所说的用功之法与修行之法。“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

法无定法,八万四千法门没有高下之分。法是为我所用的工具,用在我当下的生活状态,提升我的生命状态,回到我的本来状态。不能被法所束缚,变为法执。

无所住:身心自在的状态。

课后作业

1.从今天起一周内每天做一次觉知的主动练习,时间最少30分钟,(练习时间越长越好。注意选择头脑清醒的状态下进行,避免昏沉)

2.平时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觉察,关照自己的念头。(有意识地留意自己有没有被念头牵着走,最好是每时每刻觉察,目前做不到是正常的,就是要多多练习。)

3.脚踏实地做省察心念的练习。熟悉“无所住”这个过程。(即使发现“住”了也没有关系,不分析不后悔。当知道的时候就已经回来了。)

4.将练习过程中产生的困难疑惑和心得体会定时与老师交流沟通。

5.一周后同一时间上午9点上第二次课。

今日练习记录

1.第一次,下午三点找了一个清静的时间开始练习观照念头。开始时头脑很清醒,知道自己在观看念头,杂念纷飞。当一想起某件事,念头起来,很快就跟着那个念头跑下去了,都是些生活中的琐事,想着等会儿去干什么,哪件事还没做……,刚开始时意识到了马上就停下来不跟着,没过多久就忘记了觉察这回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听到闹钟响才醒来的。

我认为这是自己不够警醒造成的,因循过去懒散不精进的习气。(没有盘腿,后背靠着沙发)

2.第二次,晚上十点开始。开始时很紧张怕睡着,盯着有什么念头出来。前面一段时间不断地嗝气,感觉到明显的心跳。后来有一只蚊子老在耳边嗡嗡叫,拍几下都没有打到。继续观看,紧张集中注意力时没有什么念头,放松下来很快就跟着念头想下去了。(盘腿,后背没有靠)

生活实践

今天孩子回家就说特别后悔,数学单元测验倒数第二,我听了之后, 心情保持了平静,虽然未能及时共情孩子当时的心情,感受孩子是自责后悔的,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没有采取过去的行动指责她平时不努力,或者提供一堆学习数学的方法给她。接受孩子的考试成绩,这个已经过去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