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

今天看《今日说法》,被案例里十一岁的小女孩震撼到。

因为父母离异,她和爸爸一起生活,爸爸对她不是打就是骂。她的心事没人倾听,只有家门前安静的小河。就是这样一个心思细腻的小女生自导自演了一场绑架案,动机竟只是想知道父亲的银行卡密码,然后她可以取2000块回老家看妈妈。

她对小河说,小河小河,我想妈妈,我不想让妈妈再结婚。

镜头里的小河没有一点波澜。

然后记者问,如果有一种魔法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和好,你愿意用它吗?

不会。

记者有些意外,为什么呢?

因为我想让爸爸妈妈自动和好,而不是因为其他的因素。

这是从一个11岁的小孩子嘴里说出来的。带着成年人的伤感。

安吉丽娜朱莉主演过一部电影,《超越边界》,主题是针对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安吉丽娜饰演的角色在前往救助难民的途中,看到一个瘦的皮包骨的小孩跪在地上一动不动,苍蝇围着他飞来飞去,不远处停留着一只饥饿的秃鹰。

凯文卡特曾拍摄的那幅《秃鹜与小孩》,将动物对于食物的贪婪转换成写实的画面,在静谧中感受难民艰难的生存状态。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无法受到呵护的孩子,他们渴望爱,在憧憬里生活。

看过了他人的痛,便也觉得自己的痛不算什么。比如因叙利亚内战而导致举家迁移的难民,他们当中有的是医生,有的是白领,也有的是贫民,但在天空的另一半,在战争的阴霾下,他们正遭受着我们无法想象和无法体会的痛楚。「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比较级,但也仅限于心理安慰。

希望那些孩子们得到社会的关爱,大于家庭的关爱。从前并不觉得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会有怎样的影响,最简单无非是“生下来,活下去”,听起来似乎太刻薄了一些。其实父母从对孩子的教育中也能体会到社会没有教过的课程,比如情商的培养。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加固父母感情的良方。总之,发生了的事情,都足够是一堂珍贵的人生课程。

既然有孩子陪伴成长,做父母的就要对这个生命负责。孩子本不该承受成年人的苦楚,也不该过早就成为一个小大人。成熟固然是件好事,但发生在不匹配的年龄上,只是叫人痛心。

愿孩子的憧憬能够照进现实,照进人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