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来推荐阅读]中国房间和香农的老鼠

从老土开始坚持每天发帖,老土一直在纠结一个事情,“是不是要写写关于人工智能的内容?”。然而几次选题几次放弃(虽然有几个帖子中多少提到了人工智能,但是终究是无法以“人工智能”为中心展开写的),主要老土觉得有一个事情根本就说不清楚。

究竟何为“智能”???

​如果连“智能”都定义不了,就更不要说“人工智能”了。如果不能定义什么是“智能”,是否可以定义什么“不是智能”呢?在这方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中文房间”实验。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是的,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一个“哲学家”...

John Searle

在这个实验中,在一个房间中仅一位只会说英语的人。这个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这个仅会英语的人随身带着一本英中互译手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等用品)。当房间外的人将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送入房间后,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手册翻译这些纸片上中文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这个实验的结果是虽然房间中的人不会中文,但房间外的人将以为房间内的人会中文。而房间中的人则显然不会认为自己懂中文。

中文房间实验

John Searle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推翻强人工智能机能主义的主张:只要计算机拥有了适当的程序,理论上就可以说计算机拥有它的认知状态以及可以像人一样地进行理解活动。因此也可以说,这个实验否定了“智能由大量规则的迭加构成”的说法。

今天要推荐的内容是一则与中文房间类似的实验。

早在1952 年,香农就做出了一个「人工智能」老鼠(http://daily.zhihu.com/story/9409470

香农的老鼠

老土觉得文章中有一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这里引用一下。

大数据的本质是消除不确定性。............。掌握更多的数据,消除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就是大数据所带来的意义。

这个实验则更多的是在告诉我们,此文中老鼠的“学习能力”也不算是“智能”,至多可以算是“简单的规则+简单的记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