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
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2.因果图法产生的背景: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没有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样虽然各种输入条件可能出错的情况已经测试到了,但多个输入条件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情况却被忽视了。
如果在测试时必须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则可能的组合数目将是天文数字,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3.因果图介绍
1) 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
2) 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3) Ci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Ci和ei均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4. 因果图概念
1) 关系
①恒等:若ci是1,则ei也是1;否则ei为0。
例如:投5毛点橙汁,一定会输出橙汁
②非:若ci是1,则ei是0;否则ei是1。
例如:投5毛点橙汁,一定不会输出啤酒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是1;否则ei为0。“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例如:测试管理工具QC、禅道、Jira中会使用任何一款工具即会被录用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为1;否则ei为0。“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例如:同时会使用禅道、SVN、selenium三款工具才会被录用
2) 约束
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例如,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A.输入条件的约束
① E约束(异):a和b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如:两支笔(签字笔、白板笔)中有且只有一支是白板笔
② I约束(或):a、b和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 a、b 和c不能同时为0。
例如:两支笔(白板笔)中至少有一支是白板笔
③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1个为1。
例如:两支笔(白板笔、签字笔)中有且有一支是白板笔
④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不可能a是1时b是0。
例如:面试穿正装(约束,共同努力完成一件事情)
B.输出条件约束类型
输出条件的约束只有M约束(强制):若结果a是1,则结果b强制为0。
例如:橙汁出现时,啤酒一定不出现
5. 采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 那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那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 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 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 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 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5)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例】 有一个处理单价为5角钱的饮料的自动售货机,相应规格说明如下。
① 若投入5角钱或1元钱的硬币,按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每次只投入一个硬币,只按下一种饮料的按钮。)
② 如投入5角的硬币,按下按钮后,总有饮料送出。
③ 若售货机没有零钱找,则【零钱找完】的红灯会亮,这时再投入1元硬币并按下按钮后,饮料不送出来而且1元硬币也退出来。
④ 若有零钱找,则【零钱找完】的红灯不会亮,若投入1元硬币及按饮料按钮,则送出饮料的同时找回5角硬币。
优点
1.充分考虑了输入条件之间的组合,对组合情况覆盖充分。
2.最终每个用例覆盖多种输入情况,有利于提高测试效率。
3.设计过程中,对输入条件间的约束关系做了考虑,避免了无效用例,用例的有效性高。
4.能够同时得出每个测试项目的预期输出
缺点
1.当被测试特性输入较多时,判定表的规模会非常大。
2.输入之间的约束条件不能有效区分输入是否确实需要进行组合测试,会造成不需要组合测试的输入做了组合,从而产生用例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