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迎新班八月主题“厨房里的烟火气”主题写作。
暑假这些天,我有事没事都会做一些东西出来吃,大部分都是小孩子喜欢的零食。比如各种的饮品,钵仔糕,蛋糕,烤鸡翅,啫喱,烧仙草,果茶,柠檬茶,珍珠奶茶,芋圆糖水等等。中餐晚餐更是不在话下,经常让孩子说:“妈妈,如果满分是一百分,我给你这个菜打一百二十分!”每次听到孩子们这么说,我总是非常高兴,然后兴致满满地继续研究下一道美食。所以今天,请让我斗胆写一写“我的厨房”里的烟火气。
我觉得我家厨房是我一个做实验的地方。其实我对厨房一直都有一种“敬畏感”。这种敬畏感来源于小时候母亲对我的严厉禁止。我的母亲是一位很整洁的人,可能用英语表达得会更加准确——tidy,每次读到这个单词,母亲的形象就会浮现在我眼前。她邹着眉头让我收拾房间,拿着扫帚帮我擦拭桌子,低着头用抹布擦拭地面的情景就算已经分开住十年的今天,我依然历历在目。尽管在别人眼中我已经是一个很tidy的人,但在我母亲这里,我永远都是一个dirty的人。平时上班虽然辛苦,但是回到家睡觉前我总会把家里的用品归位,叮嘱孩子收拾好自己的书包,把厨房用品擦拭一遍,可是这些在我母亲每一次来我家的时候,都会说成“我什么家务都不干”。我就想问问,为什么她会觉得我什么家务都不干的呢?因为小的时候她根本不给我做家务的机会。
小女孩总对锅瓢碗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过家家玩具成为了小孩子玩具排行榜第一名。我想没有哪个女孩子小时候没有玩过过家家吧?对于把玩具变成现实,小孩子总是很有兴趣。每次学校里老师布置回家做家务,或者语文写作文要写:“学会了什么”的时候,我都想写我“我做了一顿饭”或者“我学会了番茄炒鸡蛋”,但遗憾的是,每次这种家务我的母亲都不会允许我做。美其名曰:厨房太脏了。厨房怎么可能脏?那是我妈每天都搞卫生的地方,可是不管我发誓了多少遍,我妈总是把我从厨房里轰了出来。所以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我在家是没有煮过菜的,一次也没有。
那么问题来了,我的厨艺在哪里学的呢?看电视?看母亲做菜?自己想象?我觉得都有吧。我自己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好学的人,所以一般的家常菜我基本听名字大概能想象得到制作的过程。稍微复杂一点的看看别人煮的,再加点想象基本能做得出来。比如苦瓜炒牛肉,我就会想象,主要的菜品是苦瓜和牛肉,其他步骤不在乎加油炒瓜还是先炒肉的问题。这个制作的过程是会不断进阶的,就像这个苦瓜炒牛肉,我原来就是炒瓜,差不多熟就加腌制好的牛肉,爆炒就可以出锅。后来一位曾经在厨房做过菜的亲戚在某次团建的时候告诉我,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先炒肉,用炒出来的油炒瓜,熟了就把原来的肉放进去一起炒,最后上碟要把瓜放最底下,肉夹在上面,完成。
在调料方面我家里其实只有最简单的油,盐,糖,酱油,蚝油。这个胡椒什么的是后来认识我老公后,发现我奶奶做菜什么都往里面放胡椒我才增加,其余的就没什么了。用这种传统调料做出来的菜肯定熟,有味,能吃,但是说到跟外面餐厅相比,那肯定是外面的好吃。不过只要我经过一番钻研,看看一些下厨房的app,我觉得大部分还是可以做得好吃的,我也乐于这么做。
不光是做菜,其实对于其他的一些奇奇怪怪的菜品,不容易在家做的,我在外面吃过觉得好吃,不太复杂的,我也非常有兴趣在家里做。比如鱼香茄子。这个菜我在粤菜馆可以说是必点,因为实在太好下饭了。但是在家做我觉得挺复杂。有一次比较闲,我就查了不少资料,用自己来做白老鼠。这个鱼香茄子最大的问题是用很多的油。在外面往往吃完底下还有一小锅油,自己做不可能这么费油,所以我一直想研究有没有可以不用那么多油的鱼香茄子,还真被我研究出来了。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先用盐水发帖子浸泡,然后把茄子蒸熟,再用一些秘制调料把它混在一起,这个调料不外乎就是油,盐,酱油,小米辣等,我都能在家找到,或者用一些平替,,我觉得这种做法既简单,又能吃到我想吃的那种鱼香茄子味,每次做出来看着家人吃完一碗又一碗米饭,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