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5岁女童被罚站到再也不愿去上学的事件,触动颇深。事件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陈女士说她5岁的女儿因为课间多吃一个点心,被幼儿园老师罚站43分钟,而且还在别的班罚站,女儿回家后就哭着不愿再去上学。这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是幼儿园老师处罚失当,但是对这个5岁的女孩来说却严重无比,她感觉自尊被摧毁殆尽,所以就哭闹不愿去上学。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这个老师不仅不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反而肆无忌惮践踏孩子的尊严,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个女童不听话!不听话!不听话!
然而更严重的是,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教育成听话的乖小孩,很少在意孩子的自尊心,也不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很多父母有时反而故意在外人面前说孩子的糗事,比如在朋友邻居面前说孩子尿裤子等,这种行为其实是在蹂躏孩子脆弱的自尊心。自尊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够长期地保持心理健康和维持情绪稳定,据宾里等人(Bliim,1987)研究发现,低自尊是吸毒和未婚先孕现象的成因之一。而格林伯格等人 (Greenberg,1992)的研究则提出,低自尊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症和自杀行为的因素之一。
现实是不只是父母和老师,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自尊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结果造成了很多悲剧。就在前一段时间,网上曝出一个16岁的男孩因被训导主任多次当众打头、批评和罚站而跳楼自杀,自杀前孩子妈妈接到儿子的告别电话,说希望他们生个二胎替他尽孝。父母拼命赶到学校,可男孩已经从教学楼上跳下,再也没有醒来......其实类似的事件一直在发生,从未停止过。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教育理念的问题,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我们往往对学习成绩看得过重,而忽略了孩子脆弱的自尊心。
研究表明孩子的自尊水平将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学业、社会交往,以及各个方面。一个自尊不健康的孩子可能表现为自傲、自恋、自我膨胀,也可能是自卑、自残、自我为中心、缺乏安全感等;而自尊强的孩子则表现为,自信、谦卑、自重、尊重他人、情绪稳定等。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教育的前提应是尊重孩子,要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否则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恶果。自尊能让孩子懂得自重,也能够让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自尊能让孩子知道他们有办法能够改变现状,也能做一些对得起自己的决定。有人说,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那所有教育都是零。
说到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不禁想到一个妈妈对待偷窃玩具的儿子的做法,与一般妈妈的做法迥然不同,她不但没有批评儿子,而且还袒护了儿子。一天明明妈接到一个电话,说儿子明明在楼下玩具店偷东西被抓,让她赶快过去交罚款。明明妈来到玩具店看到明明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训斥,一直哭个不停,小身板也在微微颤抖,一看就知道被吓得不轻。明明妈穿过人群走上前说,“我家明明平时挺听话的,他可能是因为太喜欢这个玩具又没带钱才这样的,我用双倍的价钱把这个玩具买了,这件事情就过去了吧。”当时人群中一片唏嘘声,“真是慈母多败儿“。
回到家以后,明明一直等着妈妈教训自己,但是妈妈没有教训自己,反而一直安慰自己,就问妈妈,“你这次怎么不教训我。”明明明妈说,“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恩”“知道你错哪了吗?”明明低头说,“我不应该偷东西”。明明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又何必再继续追究呢。再说妈妈可是你最亲的人,不是你的敌人,怎么能站在外人一边无情打击你呢”。明明妈妈的行为在别人的眼中是宠孩子,其实这种做法是一种非常明智的行为,不仅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又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专门研究青少年自尊心理学者Donna Hicks博士说:“我们都有一种深切的人类本质的渴望,那就是被视为有价值的生命,我们都渴望被看见、被听见、在世界上受到认可、被理解。” 不要为了让孩子听话,而肆无忌惮地摧残孩子的自尊,同时也断送了孩子的未来。让孩子听话从来都不是教育的目的,也许只是你施暴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