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我的记忆不多

这个清明过得异常忙碌,在外居住多年,从没有清明回乡祭拜过。老实说,以后在这个时节回去的可能性也很小,指望着过年能回去看看。提到清明,总和天人永隔分不开。有些太过久远的记忆已然烟消云散,还有印象的是高一那年太奶奶的过世,那时候和今年的清明节一样,异常繁忙。

那年,本没有打算回老家过年的妈妈,在接到一通电话之后,哭着跟我说,我们回家。那是阿太的病危通知,我们迅速收拾东西赶到潍坊,和妹妹一家汇合一起回家。没有飞机,没有火车,只能坐着大巴回家,16个小时。没有一刻如同那时一样希望时间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从白天坐到黑夜,从晴天坐到雨夜,等来的是阿太过世的消息。大巴上热热闹闹,把酒言欢,我就躺在床上,用手划拉着玻璃直到再也绷不住的泪水在脸上肆虐。

我的老家在岛上,第二天一早坐船回去,这一路,走得好远,走了好久。迟了半天,隔了阴阳。我记得那天下雨了,在冬日里那些雨点格外刺骨。到了阿太家里,舅婆跟我们说眼泪不要滴到阿太身上。说完把蒙在阿太身上的被子掀开,那一瞬间我跑出了房间,我害怕自己控制不住。在外的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往回赶,却没有一个人赶上见阿太最后一面。阿太生前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她走的那天大家都能来送她,也不要耽误事。那一年,家里所有在上学的孩子都不是初高三,但如果早一年或者晚一年就不是这样了。这种时候,阿太眼里都只有子孙们。阿太信佛,也许是得佛祖庇佑,走的那一年九十多岁,是喜丧。阿太有一双红鞋,是因为听说红鞋,红子孙。

长辈们说,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烧掉阿太会看见,但是别烧得太多,不然房间温度会高。弟弟妹妹们都写了,我没有。我们那里有个风俗,要在遗体旁点长明灯,这样黄泉路上不会黑。我那时候还不小心把灯碰灭了,我边祈祷边把灯芯挑亮,希望阿太在那个世界一切安好。

妈妈说她在那之后的清明节梦到过阿太,阿太不认识她了。妈妈家兄弟姐妹五个人,妈妈是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家里最疼她的是阿太。而在众多子孙中,我是在老家呆的时间算最长的,所以和阿太也最亲。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遗憾,感受到生死别离是什么样的感觉。刚意识到的时候很难受,渐渐会淡忘,但是不能提起,一想起来那种感觉就会卷土重来。

没有来得及见最后一面,只能送最后一程,出殡那天,背景有雪,仪式结束雪便停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不觉得这是巧合,南方的家已经多年未下雪了。我希望真的有两个世界,这样我会觉得从这个世界离开的亲人们,其实一直在身边。

去年回老家的时候,看到一张全家福,看着照片的自己,才惊觉阿太已经过世这么多年。可是这么多年中,我从没有梦到过阿太,是不是也不认识我,但是我面对困境的时候都觉得有您在天上保佑着我。

小姨和我说,您一直想到我的城市和我一起转转,无奈身体不允许。舅舅说,他再也听不到您的唠叨了。我想说,我想念您做的饭,长这么依然想念,依然很吃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成长是需要有参照物的,比如我们的年龄。如果我们只关注自我,常常错误的认为自己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四季,就像旋转木马,不...
    读书太多不会写阅读 1,404评论 1 2
  • 内容梗概 先生说:"今年三月份,我的姻缘就来了"; 先生还说:"她就在我住的地方东南边或西南边"; 房子是面包,那...
    青年老夫子阅读 2,944评论 0 1
  • 2018年1月12日寒假伊始,13日下午两点整,巉口中心小学的校园里来了许多家长和学生,他们来干什么呢?还带着家伙...
    六点过后阅读 1,917评论 2 3
  • 此垃圾是此垃圾,就是我们在幼儿园甚至更早时就已经知道的一个名词。它存在于大街小巷,上天入海,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
    学做账的锅包肉阅读 2,69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