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众望所归的这一天,贴春联、下锅、上坟、爆竹外加大哥的生日。
在没有卖春联之前,都是写的,,买好红纸裁剪好,翻出灰头灰脸的对联书,准备好笔墨,再请村里字写的好的先生来写,人家很忙的,写完茶都顾不上喝就走了,最好前几天都写好,临时抱佛脚会出差错的,对联必须赶在12点之前贴上。老妈会早早的熬好面糊,一早起来随便吃点就开始贴,我们除了贴自己家还有爷爷奶奶家,外屋里屋都要贴,还要注意两扇门贴的要一样高,并且避开门锁,很耗时的。入门要有出门条,很长的一斜条,“出入平安大吉大利”之类的,鸡窝上写“鸡鸭成群”,猪窝上写什么我都忘了,反正各个地方都要照顾到。另外对联颜色有四种,黄色是家里有亲人年内新丧,绿色是第二年,紫色是第三年,第四年之后就是红色了。
下锅可是个大活,先要炸的就是油条,之前我们那里都是板子馍,长方形的扁面块放进油锅炸好就是油条,没有市面上的好吃,放久了就干了;然后是果子,是压面机压的面片挽个蝴蝶结放进去炸 ,因为面里加了鸡蛋和糖或是盐,出来后很是香脆;藕和加馅藕,藕片之间加了饺子馅,裹面然后下锅炸;鸡肉和大肉,腌制了放进去炸,大肉有肥有瘦;最后是鱼,一早放进去会把油弄腥了,有鱼块和整条鱼;最后起锅。油舀出,油锅炒豆腐和白菜,留着初一早上烩汤用,炸下来不说准备工作,需要三四个小时。我那酷爱喝酒老爹一般这时候晕乎乎的回来了,最后一根稻草终于来了,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几乎年年都有。
好多利索的人家在我们没下完锅的时候已经开始放鞭炮了,下午三四点开始直到晚上12点此起彼伏的,一般是准备好晚饭后开始放炮,也有人家放“期火”,就是点着“唧”一声上天在空中“啪”一声,杆儿落下来了,女孩子比较喜欢捡那个红杆,攥一大把火红火红的,男孩子就是“拾炮”了-漏的没着的炮,可以单放,时间集中在初一早上拾。
上坟一般是家里男主人和娃们一起去,我家祖上的坟好远啊,一般要跑上20分钟才能到,之前只去一个地儿,后来奶奶去世又重新选一地儿,加上我家三个地方 基本是等边三角形,够累的吧。有一年那是我都上大学了,两哥都没在家,姐姐出嫁了,我和妈妈忙着干家务,我爹喝到六点多回来了,突然想起来没给他老娘送钱,赶紧收拾了纸炮去了,到晚上十点还没有回来,我跟我妈一度以为奶奶要留下他谈谈心呢,担心了半天,终究是回来了,第二天问他,他说跑错地儿了。说起我这老爹也是挺让人无可奈何的一人,不喝酒时也是勤快的没话说,后来他生了一场大病,喝酒上稍微收敛了那么一点点。下面另外一位让人无可奈何的人也要出场了。
大哥年三十出生,传说是子夜时分出生,农村人就是说命很好,加上这个日子出生,摆明了一生不缺吃喝。那货的座右铭就是“人的一生就是吃吃喝喝和喝喝吃吃” ,对于吃的狂热热爱我见过的人中无人企及,你说你是吃货,他就是吃神,喝酒上他没有老爹那么痴迷,但是言传身教的,也是相差无几,只是在酒类的选择和喝的速度上,他掌握的更胜一筹,用本人的话“微醺”多些,醉的少。不是人物传记先到此为止,总之大家都很羡慕他的生日,有吃有喝的,也不会被人遗忘。
忙完这些女人们因为太累早早就睡了,只有那些不干活的人才会熬年,明早还要早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