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图/网络
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写下这阙词的时候,李清照还是个16岁的青春少女。
作为一个北宋高干子弟,她的日常生活基本就是品茶赏花、吟诗作画,把漫长的时光晃悠悠地打发过去。
读书填词对她来说没那么难,可能也没那么紧迫。
男人们靠着才华去博功名利禄,她却没有上考场的机会。
这样也好,免了竞争压力、没了条框限制,手中落下的一笔一划反而更灵动自然,倒有了另一番风味。
比如上面这随手写下的小词,就忽然火遍文艺圈,人人争相传诵。待字闺中的李姑娘,因此而名动京城。
李家有女初长成的消息不胫而走,被才名成就的美名,也远远传播开来。
有一位名叫赵明诚的少年,对这个消息认了真。而后思慕之情渐起,也悄悄地把李家姑娘放在了心上。
通过诗书爱上一个人,爱的是文字背后的蕙质兰心。所以这一场情,是始于才华而忠于品性。
更何况李清照长得并不难看。
那年元宵佳节,两人在灯会上碰面。赵明诚对李清照一见钟情,求娶之心也开始蠢蠢欲动。
当时赵明诚不过20岁出头,身上 贴着“官二代”、“太学生”的醒目标签,人长得估计也不坏,多少也打动了李清照的芳心。
好在两家门当户对,父亲得知儿子心事,便打点准备好了一切,施施然带着儿子登了李家的门——
提亲去也!
2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写完这阙词不久,李清照便做了赵夫人。
据说词中写的就是赵家上门提亲的情景,少女的娇羞与欢喜跃然纸上。而这份欢喜是能够顺着时间轴,安然延续到婚姻里去的。
在后世人眼中,李、赵二人堪称神仙眷侣,这段婚姻也常被视为琴瑟和谐的千古佳话。
开始时,的确是这样。
赵明诚酷爱金石碑文,可当时还未出仕为官,没有经济基础来维持这败家的爱好。于是他常把衣物典当了去买古玩碑文,日子过得蛮清苦。
这个爱好影响了李清照,夫妻俩对坐赏玩,可以研究上一整天。
赵明诚对考古兴趣浓厚,青年时代便开始编写《金石录》,李清照便红袖添香夫唱妇随。
两人节衣缩食入手了数不胜数的宝贝,比如古董、字画、奇书、拓片。
当然也免不了些闺阁乐趣,李清照把它们都写进了词: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拿今天的话来说,叫作三观相合。
共同兴趣构建起了共同的价值观,说得到一块也玩得到一块的夫妻,本就拥有最坚实的感情基础。
遗憾的是,赵、李两家父亲政见不和,结为亲家时还不明显,但北宋晚期朝廷震荡,两派斗争也日趋激烈,两家也因此而生出嫌隙。
再加上李清照迟迟未有所出,赵明诚忍不住纳了妾,夫妻矛盾初露端倪,且有加深趋势。
和大部分夫妻一样,他们在矛盾中平衡妥协,把那点不大不小的嫌隙一一咽下,生活还得磕磕碰碰地继续。
才女的婚姻,也不见得会一尘不染
直到靖康之难来临。
金人南下掳走宋室两个皇帝,也“掳”走了李清照对丈夫的崇敬爱慕、以及她那富贵悠闲的好日子。
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流芳百世的《夏日绝句》,写在南渡过乌江之时。
李清照借项羽来讥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顺带着也鄙视了丈夫一把。
此时,北宋已经变为南宋,赵明诚在李清照心中的地位也急剧下降。
因为这个被她称为“官人”的男子,竟然在叛乱发生时弃城而逃!而国难当头,怯懦软弱都是被放大加粗的。
清高傲气如李清照,对丈夫自然也疏远起来。
女人对男人的期许中,有一项关于责任感。放在两性中,它表现为体贴;而在家国春秋面前,它的名字叫大义。
当时正值国家动荡,夫妻俩不得不四处逃亡。他们把搜集来的古董文物装了整整15车,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南迁之路。
一路上,两人话不投机,气氛凝固得化不开。
但这种尴尬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因为不久之后,赵明诚就病逝了……
有时候,死亡也是一道滤镜。
它能滤去死者的大部分不堪,只有选择地留下记忆深处的美好瞬间。李清照的不满,也因此而消散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有怀念和哀伤。
安葬完丈夫,她大病一场,而后又带着对方的毕生心血继续逃亡。
奈何战火纷飞局势动荡,那15车财物丢的丢散的散,等她辗转到达杭州时,金石古董已经所剩无几。
不料这些财物,吸引来了一个贪财的大渣男。
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阙词,是孀居日子的真实写照。当时的李清照居无定所身心俱疲,已经不是养尊处优的官太太。
从早到晚,唯有影子相伴,满腔的话无人说,只能独自喝几杯闷酒,在孤寂中缓缓睡去。
对精神世界丰富的李清照来说,这无异于最大的煎熬。
正当她病痛交加满目凄惶时,渣男张汝舟钻了空子。
他用巧舌如簧骗得李清照信任,眼睛盯着那些古玩宝物,嘴里讲着甜言蜜语,在内心孤独的女词人面前,演足了一出名叫“爱情”的戏。
人生低谷期的温柔最能蛊惑人心,毕竟我们记住的,往往是雪中送炭的那个人。
于是,49岁的李清照决定再嫁一次。
当时,年轻寡妇改嫁尚遭非议,更何况年近半百的知名词人?但李清照还是顶住压力和流言蜚语,毅然走进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
现实却狠狠打脸,她以为的爱情,原来是个赤裸裸的骗局。
婚后不久,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非自己想象中的女富豪,又不愿变卖前夫之物,故而恼羞成怒,对妻子拳脚相向。
被骗婚还遭遇家暴,李清照如何能忍?又怎能在这样的凑合中苟且?
好在她抓住了渣男的一个致命把柄:张汝舟曾经把自己科考作弊的事情当作谈资,洋洋得意地透露给了李清照。
然而当时的法律规定:女人和丈夫打官司,无论对错,都要坐两年牢。
不管了!豁出去了!这婚离定了!
于是又毅然向官府举报,婚离得干脆利落,渣男也撕得大快人心。
据说这段婚姻,只维持了100天左右。
好在有朋友相助,也有名声加持,正义站回了李清照这一头。她用9天牢狱之灾,霸气地做回了单身贵族。
5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故事讲到这里,李清照已经不年轻了。
50多岁的宋朝妇人,大多已经走过人生巅峰,剩下的只是含饴弄孙,等待着油尽灯枯的到来。
但李清照,终究是不一样的。
她没有家庭,也没有儿孙,暮年的所有精力都被拿来研究赵明诚留下的金石与资料。
她在丈夫的撰写基础上加以补充整理,最后编出了《金石录》,并写了后序。赵明诚的心血,由此而得以流传。
有时也寄情诗词,把自己的情绪感怀都一一写进词中。
而此时的作品,已经抛却了少女时代的清丽,也没有了新婚时期的温柔缠绵,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与悲怆——几乎都与她的生活遥遥呼应。
她和许多诗人作家一样,大半辈子都在或明或暗地写自己。
语文书里的李清照,是旷世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但真实的她,是更鲜活生动也更真实动人的,比如进能撩暖男、退能撕渣男,独立自主敢爱敢恨……
哪怕过了一千年,也依然是女孩们学习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