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就是含蓄,明明要下很多的样子,却半推半就,长长短短。奇怪得像人一样,明明寂寞,却在高歌。
我就是喜欢这雨天,灰蒙蒙的天捂住假情假意的蓝,淅淅沥沥的雨一来就是好几天。大街上,不打伞会被称作傻瓜,打着伞胳膊酸得要命,像极了自己的生活,在自我和世俗中徘徊、纠结。
生下来还是自己,越活越像别人。
窗外,嘀嗒的雨声撩拨着我的麻木,思绪穿越时空,情愫漫上吧台,不丰富的自己忽然通透起来——
我想到了李商隐的《无题》: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思念的人面前,巴山夜雨似乎从未停过,秋池里的水涨满后流向了哪,是否造成了洪灾;剪烛西窗是否看起来那么浪漫,彼此重逢怎么就那么难。
我想到了上师范时候:下课站在楼道上,伸出长臂,用手触碰雨滴的快感;独坐教室,凝神雨滴成线的专注;泥水四溅,卷起裤管,纯真的扛起碗飞向餐厅的热烈。
我想到了诗圣杜甫的经历:刚成的草房还没顾上入住,一场秋风把这喜悦刮得零乱,夜里失眠得要命,晨起后居然露出笑容,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被读书人传了千年。世人看似都懂得了读书的真谛,可谁又了解老杜的孤单。
我想到了夏天雨夜在天安门前:诺大的广场几乎空无一人,我和妻独享着伫立首都北京祖国心脏的豪迈,一个长头发没打伞的女孩从身旁掠过,眼神里燃烧的虔诚令我震撼。
我想到了帮助陈胜起义的那场大雨,九百戍卒,在戍守渔阳延误期限全要被斩的逼迫下,跟着陈胜揭竿而起。那场大雨,不知是不是老天爷对秦王的惩罚;那种淋漓,不知是不是陈胜苦苦求来的大运。
我想到了小时候的小路,雨后一个个脚印,深深浅浅,大大小小,拥挤、排列、陈述着众人路过的艰难,这样的泥泞,在满是水泥和泊油路的现在,早就没了踪迹。
我想到电影里陈旧却依然感人的细节,男女主人公历经劫难后的相见,大都有一个下雨的背景。也是,诺大的世界,微小的两个生命抱团取暖,没有雨,怎能突出其艰难,没有雨,怎能煽动你沉淀的情感。
雨,大自然的馈赠,雨夜,更是恩泽里的明珠。
夜晚,当视觉被无限的缩小功能之后,我们便开始挖掘其它的感官,而雨声滴答的夜,像一扇小小的窗,将沉静中的节奏诗意化的体现,外面的世界变冷,屋里的光阴因此无比珍贵,或一个人,一杯茶;或几个人,一壶酒;或一家人,一个话题……
雨里,总有故事;夜里,总有悲欢。
雨里,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雨外,我们都是故事中的人。
我们其实是一个感性的人,只是需要很多时候用理性武装自己
你是不是比较理性地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