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读过的书

图片源于网络

说来奇怪,学生时代总认为自己是个十足的读书人,书架上堆满了专业书籍,对图书很是冷漠。那时候,还没有习惯网购,偶尔逛逛书店,很少买书。毕业之后,脱离了教材的束缚,才开始接触一些课外读物。

一次偶然的机会,买了余华的《活着》。余华的《活着》很简单,讲述了富贵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最后归于平淡的故事。余华是写故事的人,富贵是讲故事的人,他们完美地相遇,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揭示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的生活哲理。读本整个故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人生需要经历多少磨砺才能归于平淡。

一直以来,我都将《活着》视为幸运书。因为它,我才开始了真正的阅读,从心出发的阅读。这本书陪着我辗转各地,现在依然安静地陪伴着。它像是生活的保护伞,能够为我抵抗风雨,围起一片静谧的时空。

自此之后,若是遇到图书折扣季,总会买一些图书。阅读是个很奇妙的体验,让你能够听见心灵的声音,再也不用勉强走进别人的世界。那时候,独自在陌生的地方闯荡,找不到归属感,也看不清未来的路,只能在文字的世界里寻求慰藉。待到回家时,收获了满满一箱子的书。

这几年,常常读书,也摘抄了很多读书笔记。有人曾问我:“读书时,为什么总喜欢抄写,不累吗”?我说习惯使然。在内心深处常常感恩,能够摘抄那些触动心灵的文字,是最享受的过程,何曾觉得劳累。

那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经典小说,没有说教,用一个个故事启发读者的生活感悟。

《偷影子的人》中,那个偷别人的影子的小男孩,能够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百年孤独》用奇幻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家族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告诉世人,孤独才是世界永恒的主题。《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感动多少人。为了阿米尔,哈桑愿意做千千万万的事情。跨越无边荒原,彼此守候的《摆渡人》。荒诞不经却又写尽世间百相的《第七天》。《许三观卖血记》中小人物的放弃和坚守。《月亮和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在满地六便士的世界里最追求最纯净的月光。《骆驼祥子》一生都在追求美好的生活,最终却被生活抛弃。高加林人生》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后来,开始接触致用类书籍,才发现自己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高效能阅读》指引我们如何养成阅读习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在记录读书笔记;《快速阅读术》让我们的阅读体验变得轻松愉悦;《实用性阅读指南》教我们如何学以致用;《这样读书就够了》将书中的知识和生活场景相结合,拆解后指导行动。

阅读是最简单高效的输入,而写作便是最有效的输出。《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教会我们如何装扮自己的文章;《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教会我们写作构思和输出过程的逻辑思考;《如何写影评》则是全新的领域,让观影成为思考过程;《成为作家》并不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作家,而是鼓励每个文字爱好者开始写作并坚持下去;《爆款文案》会告诉你是如何一步步对别人销售的产品从感兴趣到果断购买的心里过程。

对于阅读和写作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你会发现身边所有伟大的人物都是痴迷于读书的。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不仅仅写尽了一家人的幸福和思念,也在字里行间说着仨人如何在读书过程中成就独立的自我。董竹君先生《我的一个世纪》的精彩传奇故事也是开始于对读书的坚持,和对真理的追求。

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对于人事物及其之间的关系,我们便有自己独立的观感,将不再被世俗桎梏。如果你觉得有些迷茫,那就开始读书,每一本书都会给你带来非凡的体验,让你对生活有全新的感悟。

余秋雨曾说,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世界读书日,愿每个人都爱上阅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