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城,我的记忆始终停留在西安,停留在那宽敞的街道,气势恢宏的城楼!
假期,来到平遥,刹那间对于古城有了另外一种认识,她安静,淡然,虽然游人如织,熙熙攘攘,但似乎掩盖不了她由内而外的恬静气质。她没有西安12.7公里城墙上俯瞰十三朝古都华灯初上的气势,也没有京城琉璃瓦反射出的耀目绚丽,她安静地诠释着2800年沧桑的历史,和500年晋商的辉煌,或许,她的沉默更有一重力量,耐人寻味,回味悠长!
几家人相约自驾来到平遥,友人已经订好了客栈。一下高速,进入平遥地界车陡然多了起来,密密麻麻的,“平遥欢迎你”的红色大字在下了高速的入口,彰显着这里的好客与包容。停好车,开始找住的地方,兜兜转转,沿着古色古香的街道往前,再往前,右转,再右转,终于来到举人客栈,门口挂着一个很精致的牌子,上面写到“旅游就是从一个你呆腻的地方到一个别人呆腻的地方”嘿,有意思!
客栈门头不大,进去之后却别有通天,三进三出的大院子,漂亮!进入第一个院子,屋顶上挂满了国旗,当然中国的大一些,我想这就是又称为“一块红布青年旅舍”的缘由吧。转过拐角,进入第二个院落,据说这个院子曾经出过举人,所以成了现在的举人客栈,所以正厅举人住过的房子是要加钱才能住的。我们这些不梦想成为举人,口袋银两也不多的人就安住在了第三个的院子里,倒很雅致,院子四四方方,古铜色的底色悬挂着红红的大灯笼,屋檐是沥青色和黄色交织的图案,院里正中放了一口大缸,后来发现平遥几乎所有的院子都有一口大缸,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没有导游游古城真是如盲人摸象。
简单的收拾停当,已经快饿晕的我们,开始出发游城!走过一个个小巷子,两边都是高高的墙,那些砖瓦有的已经残缺不全,游人似乎都聚集到了最繁华的地段,这里倒不太多,高高的墙隔断了我们的视线,他安静的矗立在那里,偶尔有人家门看着,向里望去看到都是各色的屏风,我深刻感到了自己是游客的身份,我来了,可是我只能看看,我不知道屏风背后住着怎样的人家,不知道每一堵墙背后的故事,不知道每一块砖瓦的由来,她就是这么安静,安静的让我向往,却又遥不可及。
来到最繁华的街市,人多了起来,熙熙攘攘,摩肩擦踵。我们急需要做的填饱肚子,从早上出发到现在已经下午两点多,还要抱着孩子实在体力不支了,想找到吃的实在太容易了,街道上各种风格的饭店,小吃店大大小小,装修各有特色。我们找了一家看起来门头不大也不小的,这里最有名的当属各种面食,所以我们就点了刀削面,擦尖(因为太好奇这个是什么了)等,上来一看,哑然失笑,二十块一碗的面竟然只有一筷子,味道勉勉强强,实在是没有吃出什么特色。
接下来就是逛街道了,这里要说一下,进入古城是不收门票的,但要进入古城内的精华景点是要收费的。如果不懂历史,只找感觉的人我个人觉得都不需要买门票,就住住客栈,街上转转,古城的感觉就尽收眼底了。但,毕竟我们来了,我们不想留下遗憾,我们还是买了门票。
第一个进入的景点是“日升昌”,坐落于于平遥的西大街,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我在想这里是不是就相当于古代的华尔街呢,完全是古代金融中心的节奏呀,脑子里面浮现的电视剧中晋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从遥远的北宋开始,时间紧走慢行地来到明清时期的山西平遥县城,触摸到了晋商的筋骨,目睹了日升昌号的诞生。这是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银行,自打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成为清朝商业贸易的翘楚,曾一度主宰了清朝经济命脉,成为那个时代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据资料记载,日升昌号始建于1824年,即清道光四年,现在游客见到的遗址面积略两千三百多平方米。地方不大,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功能齐全,机构众多,分工明确,让人印象深刻。
西大街上还有很多的商号,平常百姓家的店铺(有过去的,也有现代的)和民宅。它们与日升昌不冷不热地靠在一起,构成了商业的基本雏形,也构成了生活,人的性情。游人摩肩接踵,空气中弥漫着各式各样的口音,今天是这一拨人,明天可能就换了另外一拨人,可是,一直矗立在这里,亘古不变的这里的华北第一镖局,商会博物馆,老字号的店铺,以及各类小商贩的摊点等。从这里看去,平遥县城无愧为当时最为出名和繁华的商业大街。历史是有知觉的,它在大街两边的房屋建筑和气色之中停留、休憩、叹息、观望和思索,冷眼望着嘻嘻哈哈的游人,再默然地混迹于漫天红尘,最后又坠入房屋、窗棂与残垣那灰暗的底色之中。
因为带着孩子,我们只是走马观花的转转、停停、看看,时间就嗖的一声将我们运载到了晚上,据说这里的夜景也是很不错的,有酒吧一条街什么什么的,可是我们带着各自的孩子没办法去目睹了,实在是太遗憾了。晚上我们选择在城外的一家刀削面馆吃饭,这里的牛肉是真不错,入口绵软,香气浓郁。男家属们在喝酒,我们几个女眷带着孩子蹦蹦跳跳,围成了一个圈圈,孩子们大声的唱着“刮大风、下大雨,天上有个白毛女,就是谁,就是你!”,倚着城墙,喝着瓶酒,孩子三五成群嬉闹,我想时间是永恒的,或许几千年前的今天,也有一拨人是这么生活中。
第二天,特意起了个大早,整个院落,整个街道都静悄悄的,似乎一切都静止在这里了,我甚至怀疑我是不是穿梭到了几百年前,寂静,安然!整个城都沉浸在万籁寂静之中,沿着小巷,走到了城墙的下方,轻轻抚摸着城墙,青砖承载着历史变迁和沧海桑田。我想象着,也许在过去的某一天,兵临城下的时刻,城内的士兵是如何凭借着这城墙浴血杀敌,保家卫国,守护者这个城市中百姓的安居乐业。走过城墙,来到北大街,已经有了影影绰绰的行人,与白天的热闹相比,这个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肃穆,大多商铺还没开门,恢复了古建筑原有的样子。
很快就到了离开的时候,我转头看了看这所城市,没有如画的山川美景,甚至建筑风格也是很中规中矩,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商业文化,这里的票号之所有能有着“汇通天下”的美誉,与这里的人息息相关。我只能感叹自己对于古文化知之甚少,所以我只能很表面的从自己微小的角度观看着这所城市。他没有大城市的豪迈辽阔,更没有江南水乡的风情万种,他就是他,矗立在那里,看着游人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再见,平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