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和世界相处法》的读书笔记
作 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名的心理学家。创造了个体心理学,就是我们现在最流行的社会心理学的鼻祖,主要研究人在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心理活动。
关于本书:
收集了阿德勒一生的重要的思想,包括怎么样对待自卑,家庭对一个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怎么培养社会兴趣,怎样融入社会。
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我们和世界的关系
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是对别人的表演,这个表演中包括了自己的生存模式。
作者为我们总结了四种常见的生活风格:
第一种:支配统治型
喜欢支配和统治别人,会通过控制别人获得满足。这种支配统治型的人格和我们所说的领袖型的人格还不一样,领袖型的人格是通过正当的方式,鼓励、合作,让别人主动愿意跟随你,支持你,这种是强迫你、威胁你,用你不喜欢的方式来让你服从。
案例: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小孩想要买路边的零食,但是他妈妈怕不卫生不给他买,于是他就在大马路上打滚撒泼,你可别小睢了这种行为,虽然他没有用强权打击,但是他这种手段就是在试图控制这位妈妈,如果这时候这位妈妈妥协了,或是习惯性的妥协,那就会给孩子一种想要不断控制别人的冲动,这会形成他以后和别人相处的行为风格。
第二种:索取型
这种人做什么事情都被被动,希望有人给我啥都安排好。这种人在包办的家庭中比较容易出现,等走出家庭之后还是会继续用这种方式向别人索取。
案例:大家一起吃火锅的时候,就有人干坐着,也不帮忙,就一直问熟没熟,只顾自己吃。这种喜欢坐等吃胜利果实的人,很明显也不会很受大家的欢迎。
第三种:回避型
没有信心,不敢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遇到点什么问题就习惯性的选择逃避还死要面子。
案例:我觉得这个项目太困难了,自己估计完不成,完不成了就会觉得好丢脸啊。那怎么办,干脆扼杀在摇篮里,我不去做不就得了。想拿某个资格证,但是这个证的过关率好低,要是没考过怎么办,付出努力还没考过那就说明我是个笨蛋了,还是不报名了吧。这样别人问我啥没有证,我就可以说是没报名,决比报了名没考过听起来要好听一些,因为报名是选择问题,但是考没考过就是能力问题了。
第四种:社会利益型
这种风格的人能够与别人合作,有着亲社会行为。通常小时候家庭成员相互理解尊重,有着和谐家庭氛围的人会有这样的生活风格。这样风格的人主要表现就是喜欢跟别人打交道、热心、会为他人考虑,照顾别人的感受。
第二部分、自卑感与追求优越
自卑与追求优越是成对出现的。自卑是有两种程度的,一种叫自卑感,一种严重的叫自卑情结。自卑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存在的一种复杂情感,可能在遇到某些我们不擅长、不熟悉的事情时,这种感觉会比较明显,而在我们做自己拿手的事情时候,这种感觉就不存在。自卑情绪是一种过度、过分的自卑情感,就像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往后缩,都觉得自己不行,在生活中,只有极少数人是真正的有自卑情结的,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自卑并不可怕,反而可以督促我们进步,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追求优越就可以了。
第三部分、社会兴趣
合作、互相帮助、人际关系、热情等等正向的内容都是社会兴趣。就是一个要自己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了,愿意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而不是活在自己那个狭窄的世界里。
社会兴趣最初的来源就是母亲,因为婴儿初期时候接触最多的就是母亲,如果母亲给孩子一定的自由,适度关爱他们,那么将来就会有正确的社会兴趣,如果母亲特别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帮他做了,不让他受一点点苦,那将来孩子的受挫能力和独立能力肯定要受影响。放任,也容易让孩子对外界的事情提不起兴趣。
社会兴趣和人生中的三件大事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三件事情分别是工作、生活、爱情。我们要工作、生活和爱情中保持着对社会、对他人、对工作的兴趣,这样一来,世界对我们来说就是充满乐趣的,我们也就能和世界更好的相处。
还有几个妨碍社会兴趣的原因,分别是生理缺陷和忽视。有生理缺陷的人,外界总是不可避免的用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忽视也一样,有的人因为忽视而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变得自卑,或者就用一些反常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阿德勒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在家庭中的出生顺序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社会兴趣。比如说长子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要带领弟弟妹妹们,就会在无意中锻炼了领导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能力,中间出生的孩子上有哥哥姐姐,他们就更善于和别人打交道。最小的孩子因为备受呵护,家人也都喜欢逗他玩,所以更容易有单纯、外向、幽默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