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我申请了离婚诉讼。
我和老公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交往一段时间后,他以减少支出为由,提出同居。
那时候,我觉得他人很好,父母对我也很满意。由于年轻,没多考虑就住进他家了。半年后,我怀孕了,然后顺理成章地领证结婚。
他喜欢喝酒,有酗酒行为,几乎每天早出晚归。我下班吃完饭,会帮婆婆洗碗,然后陪孩子玩。等到睡觉的时候,他可能还没有回来,早上我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走了。
我感觉自己的情况,用现在中国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守活寡”。然而,这么多年,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觉得只要有孩子在,什么困难都能扛下来。
三十岁,可能是一个女人的转折点。这一年,我突然醒悟: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不应该为了孩子和家庭,而牺牲一辈子的幸福。为了孩子而忍受糟糕的婚姻,实在是没有道理。
有人问我:你想过离婚以后的生活吗?难道不怕一个人带着孩子会很辛苦?我说:不怕,有手有脚,怕什么呢?人家捡垃圾都可以供孩子上学,我为什么不可以。
02
每天下班后,一起做饭、洗碗、收拾家务,然后带着孩子出去散散步。到了周末,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出去玩,看一场电影、去一次游乐园,或者吃顿美食、逛逛街。这才是我向往的婚后生活。
然而,中国大多数女人却过着形婚的生活,老公做甩手掌柜,自己从女孩变成妻子、媳妇、妈妈、保姆……委屈地在这段“丧偶式育儿”的生活里垂死挣扎。
在中国式的传统观念里,女人在家相夫教子,男人在外赚钱养家。而现在,女人既要赚钱养家,又要相夫教子。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带孩子是女人的事,家务事是女人的事”。但其实,这是一个思想禁锢的枷锁。
我个人觉得,既然是夫妻,就要同甘共苦,一起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但现在很多男人,只会让妻子“守活寡”独自一人照顾孩子,还美其名曰“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独立女性不愿意结婚,原因大抵是如此。以前,听说过一句话,觉得挺有意思:恋爱时脑子进的水,会变成结婚后的眼泪。比起“离婚冷静期”,我觉得拟定一个“结婚冷静期”似乎更有必要。
03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婚姻不幸最为痛苦。
漫漫人生路,总会有选择失误的时候,当婚姻出现危机后,可能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刚开始选择忍耐,等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爆发。
“这段婚姻,到底该不该为了孩子而凑合?”我曾这样问过自己。后来,我想明白了,比起一个完整而不幸福的家庭,或许一个幸福却不完整的家庭,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以前,住在我家隔壁的是一对经常吵架的夫妇。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他们吵架、摔东西的声音。
有一次,我出门买早餐,夫妻俩正在吵架,家里的门半敞开着,而孩子坐在门外的板凳上哭泣。后来听母亲说:这个小男孩受父母吵架的影响,性格非常孤僻,也不太爱说话。
正是这个小男孩的遭遇,让我更加坚定想要离婚的决心。如果夫妻中的一方过于积压内心感受和情绪,孩子是能感受到的,这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
一个女人,如果在婚姻里毫无幸福感可言,那不如趁早放手,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一辈子为别人而活,被各种顾虑左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因为一点小事就冲动式地离婚。
最后,愿每个在婚姻里不幸的女人,有勇气逃离这段苟延残喘的婚姻。因为,你的世界并不会因此而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