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谯徵
近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内心居然会对作者有点羡慕,虽然他的身体状况一直欠佳,却有一座“地坛”自始至终相伴,让他的灵魂在此栖息。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孙仁歌老师说大凡搞文学的人,差不多都与孤独有缘。当然,孙老师所说的“孤独”并非仅仅指简单的空虚和寂寞,因为那还算不上是孤独。史铁生经历一场大病,遭遇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他走投无路,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几乎快要失去生存的信心。万幸的是,史铁生“走”进地坛,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在创作散文集《我与地坛》的十五年间,他“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史铁生的地坛,是他创作的灵感发源地,也为他所独有。我突然联想到自己,那我呢?就算没有地坛,在这喧嚣的社会,如果能拥有一间像样的书房,何尝不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呢?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我对当前的生活状态不是太满意,只因没有一个让我沉下心去读书、思考的去处。每日相同的生活场景重复上演,我是其中的演员,穿梭于教学楼、食堂、宿舍、琴房之间。相比前三个地点,我更喜欢带着一本书待在琴房。练琴是任务,读书是热爱。弹琴弹得久了,当手指疲惫,我便从书包里抽出书阅读,读得眼涩,就继续弹琴,如此循环往复,我的兴致还是极高。
可是,这样终究不是办法,我还是渴望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地坛”,就好比乡下老家中我的卧室,那里是迄今为止,我读书和写作时最喜欢待的地方。建房的时候,我向父亲要求设一间书房,却被拒绝,原因是我还没有那么多的书籍,更因为没有多余之处当作书房。房子建成后,我分到一间面积中等的卧室,里面只有一张新床和一张旧书桌,但这足以令我喜悦,毕竟有一处可以放书的地方。自此,我延长了阅读时间。后来,我爱上文字,闲暇时光都消耗在卧室中,用以读书和写作。乡下的生活很随心,也很惬意,我通常在家人睡熟后才开始写作,或许窗外蝉声不绝,抑或瑞雪纷飞,伴着家人的鼾声,我静静地写字。我的文字也从这间卧室,飞往更加宽阔的世界,与诸多读者见面,让我欣喜,感觉付出劳动是值得的。
现在,我厌倦却无法逃离眼前“苟且”的生活,对“地坛”的需求感更加强烈。大概我也只能依靠这股渴望的力量,去更加努力地读书、学习、写作和生活,以求早日创造属于自己的“地坛”。我不怕无家可归,流落街头,因为相比而言,我更畏惧灵魂流离失所。因此,我渴望,渴望拥有一座“地坛”,让心灵有一个容身之处。
【作者简介】谯徵,本名陈真,1997年生于安徽亳州,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读于淮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担任《淮南师院报》学生编辑、记者,至今已在《中国青年报》、《合肥晚报》、《演讲与口才》、《亳州文艺》、《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作品近二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