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这件事,语言要简而美,意味要悠而长。
删繁就简是个细致活儿,尤其是对本来胚胎就繁复的,光打磨,粗砂磨,中砂磨,细砂磨,超细砂磨……在抛抛磨磨中,字斟句酌间,时间就这样流淌了。匠心不易。做文字工作的人,辛苦自知。
这一期香海禅心,读的第一篇文章是小痴的《何不留将次第开——桂花》。睹物思人,阅文览人。
从作者点点红炉雪的文图情怀中,散化点亮了无数的人间彻夜灯。有的明亮,有的甜腻,有的凄清,有的斑驳。幽幽,闪闪,恍恍,彻彻……无论哪种,那时那地,此时此刻,都是一种缘。
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灯会元》向往已久,心心念念的是公案,绊倒在脚下的却是古文。
但作者以《五灯会元》里黄山谷的“二三子”悟道经历,对应《论语》的“二三子以我为隐乎?”真的是豁然开朗。读不懂的古文也懂了。
禅师的悟道经历,犹如青灯古刹里的一抹檀香,意味悠远,然而它只是个引子,引出来的果:一切的词语言说都“不是、不是”。“大道跟桂花的香味一样,只有闻过了才知道。”
妙哉,这为桂花所做的铺陈,伏笔的如此精巧。禅宗公案就这样和题目丝丝入扣了。
都知道八月桂花香,却真的不知道还有个“桂花蒸”。
“立秋后,先是凉快几天,接着总有几天闷热得像蒸笼,据说被这般天气蒸开的桂花,才会又甜又香。”真真明了桂花蒸的含义时,恍然——梅花香自苦寒来,桂花甜蕴暑蒸中。
耐得住暑蒸,才有桂月满庭满院的满香。这种蒸腾和打磨,开散和香满,一如求学,一如禅修,一如人生。
海边生活的北方人来浙江过的第一个夏天,体会桂花蒸这个江浙一带的特色时令,蒸的透心汗时,感受着站禅汗珠聚拢在一起,倏地顺脊而下。此时体会禅师说的身体是由四大(地水火风)组成,四大中水大有聚拢意,深有感悟。
热爱美食的人一定热爱生活,小痴会吃,“用功德林添了南瓜子的玫瑰豆沙馅儿苏式月饼配一壶陈年普洱”,脑海中浮现于眼前的就是穿着黄马褂,端着鼻烟壶,哼着京儿调逗蛐蛐的京爷儿。
不论是秋天的味道还是京城的味道,味道不重要,文化和传承最长养。这亦如桂花和桂花做的各种小吃,聚拢的是人气,长养的是心性。
想起了三水分享的《少即是多》——物有物道。物如果不被好好对待,好好善用,只是拥有了形和名,又可是真正拥有?这个时间点永远是当下,当下的物,缘分在,好好对待,换言之,再有一个苏式月饼,我要好好品味它里面的正念。
看到这里,如果觉得这只是一个小资女的下午佛系桂花甜点,那就真真错了。文临了,“桂花开时满枝满树,转眼就被秋风秋雨打落——繁华落尽,无迹可寻。”
佛音有约的米米老师有一句话,“任多大的业力、神通也不能阻止一朵花的凋谢”。有繁华就有落败,有生就有灭。其实,所有的经历,所有的发生,所有的相,执着的情,执取的理,都是在引导我们了悟,觉悟。什么是觉悟——学习看见我的心。(摘自林清玄《30岁后,你一定要明白的3个道理》)了悟人生,了悟清静的实相——这就是佛性。而我们的心就是佛性。一如不二。
你可以次第开,也可以心性上的通达,直了成佛,心上的功夫是骗不了的。
情无碍理成灰。生命的意义就是燃烧。
生命就像一根蜡烛,点的时候就注定总有一天会灭,所以生命的过程就是蜡烛燃烧的过程。
不管你情不情愿,燃烧就是你不二的使命。你不想照亮别人,照亮世界,也会发光发热。多么神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只是不知何时你才肯承认,“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不知你何时才认得自己就是一根已经点了的蜡烛,而且心甘情愿做一根蜡烛。
是蜡烛,就站成美丽的姿势吧,在燃烧的同时,站的更高一些,照亮更多的世界,而不是躲在角落里落泪。
文了,作者引用《菜根谭》里说:“滋味浓时,减三分与人尝”。
三分好,随心随缘,正如《传习录》里说:“与事事物物上寻道理终究寻不得”,认得自己的来处与归途是首要的。认清了,那就心甘情愿吧。
“秋风落叶乱成堆,扫去又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出坐,任它着地自成灰。”认清了,那就心甘情愿的扫吧,欢喜做,甘愿受。认真做,不执着。
做根桂花香味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