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为什么坚定绝对不生二胎?
因为,我和我很多朋友都数次遇见过下面这样的话:
“XXX,你什么时候要小孩啊”
“再要一个呗”
“你家里面,小的那个已经上幼儿园了,你们两口子怎么不考虑再要一个啊”
“......”
今天写这篇文章,第一个part我想尽可能严肃公允一些,可以视作一条简单的科普贴。
大家如果觉得确实有用的话希望可以积极分享~
从号召二孩到号召三孩,新浪数据库显示:生育率并没有得到改善,效果甚微,反而当今社会女性压力骤增。
时代变化的速度之快,一个小孩子对家庭的负担和老一辈思想产生剧烈地碰撞。
相信不止我们遇见过这样的困扰。
父母一辈人从计划生育那个时代走来,如今退休生活安逸,对儿孙满堂很向往,而子女却正处在打拼事业的正当年纪。
与此同时85、90一代具有更加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在某些方面,年轻父母的带娃态度往往不能接受爷爷奶奶的过多干扰。
“有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金钱、二胎焦虑、职场危机.......”似乎没有人替女性考虑过这些。
双方父母的普遍观念总觉得“你们两口子就负责生,生完我们带”
但是,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02
公众号的读者已婚未婚,一胎二胎可能都有,感同身受的宝贝们应该对我说的这个词更有感触“养不起和无能为力”。
我说我们三十多岁了,月收入3w但没存款,你们信吗?
简单的和大家算一笔帐:我在一线城市,普通白领,和丈夫工资加起来3w左右。
房贷9000车贷3000,基金类消费3000,小孩子双语幼儿园6000,父母身体不好,补贴家用3000,家庭日常开支,偶尔同学同事聚会......
我们的生活现状是:
没时间也没存款更别说假期旅游,表面上是大城市有车有房小资生活,实际上中年了依旧是996社畜;家里不敢添大件儿,大人不敢生病,给小孩子报兴趣班犹犹豫豫......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最不敢想的词就是“二胎”。
我和丈夫都是三四线城市里努力打拼到现在的普通人,我们没有丰厚的积蓄,没有家庭底蕴支撑。
同事的孩子有的在读私立的贵族幼儿园,有的在上书法班,有的既学小提琴又学国画......
而我们给孩子报了双语幼儿园之后,对兴趣班的选择便捉襟见肘......
可能是自己经历的普通,所以我们更想给孩子好的教育,最近一直有一个词叫“内卷”。
一线城市,是内卷厉害的地方。
卷年终奖,卷业绩,卷名牌包包和朋友圈的下午茶姐妹淘,就连小孩子的教育也内卷起来。
在很多人眼里私立学校就是比普通幼儿园高级,小提琴就是比葫芦丝口琴高雅。
同一个小区的还要比老公,比孩子成绩,比房子户型,甚至停车位也不放过,表面上情意深深,暗地里因为谁家小孩子成绩更好能咬碎一口牙。
前段时间和父母通电话,妈妈问我什么时候打算和先生要二胎,我一瞬间压力倍增。
03
我和丈夫均过了三十岁步入中年,孩子三岁在读幼儿园。
不得不说下班回家有一个萌宝声音甜甜叫你妈咪很治愈,但更多时候焦虑也来自孩子。
30岁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之前从没有过的危机感。
职场里永远不缺乏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上司总是愿意把机会给新人和那些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
因为她们有青春活力她们更有朝气,甚至三年五载不用担心休婚嫁产假,病假都很少有。
而我呢?或者是说像我一样的人呢?
30岁以上算是大龄产妇了吧?
万一怀孕期间老公出轨怎么办?
万一生产出现安全问题怎么办?
6个月都够公司换两拨实习生了,产假之后谁能保证公司还有我的位置呢?
二胎的话肯定邀请月嫂保姆,又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吧?
双方父母都在家乡,也不愿他们折腾,偶尔来看看孩子对双方都好。
可如果说是长期照看,反而不忍心老人操劳。大城市的喧嚣和繁杂的交通,老人也很难喜欢.......
再继续设想,还面临着更多问题——
两个小孩的关系怎么调和?
房子不够大没有多余的房间怎么办?
一胎已经不是学区房了又生了一个是不是要换房子?与此同时就是我和丈夫加重的工作压力。
我不是一味的反对二胎,也不是不喜欢小孩,相反我很喜欢我的大宝,我们两个关系也很好,只是这个社会给女性压力,甚至是年轻人压力太大了。
“不要二胎”有时候真的是无能为力下的回答。
04
文章的最后,我想说:
每个女性都有母爱的性格氤氲在基因里,可是现实生活有很多的无奈和不如意。
催婚催生背后往往是无穷的压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
中国抑郁症患病率为6.1%,其中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4.7%。
每一个女性都是宝贝,每一个妈妈都是超人,希望大家能给职场女性更多的谅解。
PS.看到简书的好文章,顺手点个赞,不用担心找不到了,以后也能经常收到类似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