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六一”儿童节到来了,城关区人大冯主任代表区委区政府来学校慰问孩子们,学校准备了好几天了,合唱、陶笛队的孩子们代表学校欢迎区上的领导,四年级书签制作展示,五年级风筝绘制展示,六年级吟诵古诗词……孩子们待命一整天……下午终于迎来了冯主任、甘局长一行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由此想到了一部小成本电影《驴得水》,30年代教育部在乡村搞教育实验,一位校长四位教师的编制,其中一位老师吃空饷,其实就是一头每天在二十公里以外拉水的毛驴……只有六位学生,暑假期间教育部特派员要来视察工作,急坏了校长和老师们,总不能说老师就是毛驴吧!找来一位蒙古族小伙子铜匠冒充“吕得水”老师,还是英语专业,因电报发了一个月了才收到,第二天特派员就要到了,只好连夜培训吕得水老师,没想到吕老师有语言天赋,更没想到特派员不会英语,这下吕老师成了全国“名师”。甚至惊动了联合国教育机构,要资助吕老师留洋,一系列的没想到使电影满含喜剧成份,同时又是笑中有泪,人物个性鲜明,张一曼、张铁生、裴什么櫆,三位老师刻画得真实,鲜明……这部电影引发人很多思考,得不到的东西可以任意诋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