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级读本(泰伯第八)(3)

8.10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〇疾者,恶而欲去之也。勇与贫非乱也,好之疾之乃乱耳。不仁之人,当以风化之,若疾之太甚,是又使之为乱也。

〇本章亦言治道。好勇疾贫,小人之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君子所以致乱也。夫好勇之人而疾失其业,则乱矣,春秋所书“盗”皆是也。盖夫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今不言恶贫而言疾贫者,则必不安于贫而急欲去之,则必不择手段而作乱矣,若秦之適戍、明之流贼也。故孔子告冉有曰先富后教,见贫必救治。夫不仁者为不善矣,恶不仁则非必明言去之,疾不仁则必明言去之。不仁之人暴,疾之必动,已甚则尤动焉。盖不仁之人,当治之以智,若书言尧舜之去共工驩兜,左传言石碏之杀州吁也。如不仁者而疾之已甚,则必致乱矣,若东汉之中常侍,明之阉宦也。故春秋于叛逆则诛之,于吴楚则先治小恶,不为已甚。此其义也。惟主持治道,则须善体人情,导之以渐。一有偏激,世乱起而祸且遍及于君子善人,是不可不深察。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〇才美,谓多材多艺。才美而骄吝,其才即无可观。周公告武王曰:不骄不吝,时乃无敌。孔子盖反其言以戒为人臣者。

〇上两章言治民,本章言治理之德。季康子问政,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言正人当先正己也。不骄不吝,即是正己。周公将相之才,而言无敌则在斯,则观周公者岂不在斯哉!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髪,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故韩诗外传言言周公曰:“布衣之士所贽而师者十人,所友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所先见者四十九人。”皆以明其不骄也。书洛诰云:“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御衡不迷,文武勤教。”此成王称周公,明其不吝也。盖不迷者不失也,言惟公之德明而光于君臣上下,勤而施于遐迩四方,大作穆穆以美之治平,上下四方皆不失文武所勤之教。夫勤施若斯,吝于何有!成王为天子王而称周公也,则观其美于治平矣。(简朝亮)

〇其馀不足观,正谓其才无足取。何以故?骄吝也。骄是待人骄傲,目中无人。吝是吝惜爵禄,不愿与人分享。骄者远人,吝者失人。故骄吝私贼也,虽才美而失色焉。又知有才便骄,自有其才而不能舍己从人便吝,二者同体而互发,总是器小情状所为。凡人矜夸鄙吝之气,无日不生,况挟美才乎,适足以济其骄吝而已。故子曰尚德哉若人,圣人始教,以德为本。小有才而未闻君子之大道者,到此便须学问也已。中庸曰率性之谓道,如何率?须德才相兼。才是建功,德是立业。无德,即不能以仁为己任,则不能行稳致远。无才,则德不越几席之微,而天地万物囿焉。才者性之具,德者性之相。性是体大,才是用大,德是相大。中庸谓天命之谓性,体大也;道问学而致广大尽精微,用大也;尊德性而极髙明道中庸,相大也。故学者当发大心,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8.12 子曰:三年學,不至于穀,不易得也。

〇谷,禄也。当时士人皆以学求仕,三年之期已久,而其向学之心不转到谷禄上,为难能。

〇上章言正己,正己在正学也。利禄之溺,人从矣,于是有干禄之学。当其学而无非谷也,况三年乎。三年学而心不至于榖,则其学纯矣,岂易得哉。充斯志也,虽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乎。学以至于圣人之道,非榖之谓也。至道则终身向往而不足至榖,则一念驰骛而有余,此学中开不得丝毫窦漏,才漏便是伪学。(刘宗周)

8.13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〇笃信者信道之坚,好学者学道之勤,守死者笃信之效,善道者好学之功。有学有守,故能远危乱而洁身去之,天下无道安有可入可居之邦乎,惟隐焉而已。易文言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言世之有道也,道见则君子亦见也。故邦有道而我禄薄,是我于道学有未至,故可耻;邦无道而我却禄厚,是我于道守有未坚,故亦可耻。

〇上章言正学,本章言守道。君子之于道也,笃信而不好学,恐或流于异说,或堕于空虚;好学而不笃信,恐不得师承,不明宗旨。守死而不能善道,是谓徒死,故善道者贵有守死而不渝之节,而后吾道可传诸永久。此圣门八字箴。上句乃尽心知性之功,下句乃事天立命之事。李氏曰:笃信好学,以所知言;守死善道,以所行言。下文皆守死善道之事,而自笃信好学中来者。(唐文治)故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八字,是我軰四大项工夫,一歩蹉跌,不得学者朂之。

〇夫君子之学,无时不在,而必于隠见之际,独观其大者而已矣。国本动摇谓之危邦,政刑不修谓之乱邦。不入不居,所以免祸。有道无道,指天下大局而言。有道则见无道则隠,到守死处已不会错,若孔颜用行舍藏时,则又有佳境在。是君子之进退出处,妙于时措而不穷,可以独善可以兼善,可以烛危乱之先几,可以准出处之常法,动无死地道必因时,此乐天知命之谊,品诣之最高者也。然士君子谈学术说道理亦易,只格此两关,令人躱遁不去,有道不废无道则免,千载而下几人哉?只为合下信不笃,又无学问之功,执德不弘,见道不的,胸中有许多私意,廓除不去,未免临境扰,扰到此愈着忙了。故又言邦有道二句戒勉之辞,立品之初基也。盖世治而我身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我心无可守之节,皆可耻之甚。大丈夫立身行事,一切皆求所以善其道而已。可以富贵,可以贫贱,可以生,可以死,唯道所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