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搬到郊区住进了山里,为了生存下来就只能学着自己做几道菜。鸡汤喝得多,也是时候换换口味了。
刚好这段时间陆续有朋友千里迢迢、又是地铁、又是公交地折腾,完了还得爬上个小山坡才能到我这来做回客人,真心不容易。为了表达我的谢意,我能想到的最好方式就是做一道鱼头豆腐汤。
自诩是学过点营养学的人,当然要在追求美味的同时,把营养搭配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像鱼头豆腐汤这么普通的家常菜,怎么在营养搭配上体现出逼格呢?这就是本期分享的重点了。
现在的家长一般都知道要让学龄儿童多吃点鱼肉,说多吃鱼可以增强记忆力对学习有帮助;而看过某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广告之后,想必也对** DHA、ARA这英文缩写并不陌生,但它们具体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脑部和视力发育呢。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从鱼身上找到答案**。
首先,作为肉类食物的鱼,跟其他肉类一样都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但相比禽肉(鸡鸭鹅)畜肉(猪牛羊)那些,大家是不是会觉得鱼肉比较鲜美而不油腻呢,不是说鱼肉就没有脂肪,而是因为鱼肉的脂肪多是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高能的名词解释题又要出现了……
(不喜欢深究的人请略过此段)
饱和或者不饱和是从化学结构层面来讲的,有机物上的碳碳之间存在双键或者三键都叫不饱和键,如果只有碳碳单键就为饱和状态。所以,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就不难理解了,比如说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这么理解:脂肪酸链上存在不饱和键即为不饱和脂肪酸。而根据不饱和键的数量,还可以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说到:饱和脂肪酸的过多摄入会对心血管系统带来危害,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病、免疫调节、提高记忆力等。
丹麦科学家做过一项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食物和血液成分之间的关系,发现格陵兰岛上以鱼类为主要食物、蔬菜摄入不足的爱斯基摩人却很少有患心血管疾病,原因就是他们的食物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含量极高。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日本北海道以及浙江省舟山地区的渔民人群中。
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致分类请看下图:
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是必需脂肪酸,因为在人体内无法合成,只能通过食物获取。而n-6系列脂肪酸因为其食物来源较多,比如畜肉、玉米、大豆等,所以n-3系列脂肪酸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图,我们看到n-3系列脂肪酸主要有亚麻酸、DHA和EPA,而亚油酸、ARA则属于n-6系列脂肪酸。
(太长不看者可看加粗的关键字即可)
DHA:化学名叫二十二碳六烯酸,因为DHA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重要营养素,在人体大脑皮层中含量高达20%,在眼睛视网膜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50%,对胎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故又有“****脑黄金”之称。
EPA:化学名叫二十碳五烯酸,EPA具有帮助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代谢的作用,可预防血脂异常、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故有“血管清道夫”之称。
ARA:化学名叫二十碳四烯酸,又叫花生四烯酸,ARA在婴幼儿时期参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但婴幼儿自身合成ARA的速度无法满足发育所需,ARA跟DHA一样,都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常见营养强化剂。对于成年人也具有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血管弹性等作用。
(某婴幼儿奶粉成分表:含有DHA、ARA)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多吃鱼确实对身体好(特别是海鱼),无论是小孩的智力和视力发育,还是成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缓解视力疲劳,都非常有帮助。不过除了多吃鱼外,也可以选择其他同样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海带或紫菜、大豆及豆制品、少量坚果类如核桃、巴旦木等。
回到文章开头那碗用心烹调的鱼头豆腐汤来吧:鱼和豆腐的搭配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DHA、EPA)的鱼前文已经提到,再加上鱼和豆腐本身也含有优质蛋白、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搭配又起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所以这道汤不愧为男女老少咸宜、美味与搭配都没得说的靓汤,当然要做得靓也还是有点考验掌厨的人。
这里给点个人的实战经验和诀窍:
1、鱼头首选鳙鱼头,买不到的话草鱼头或整条鲫鱼也行,目前还没试过海鱼;
2、鱼头需用油、中火煎至金黄色(刚开始可放多点油,待加水前将多余的油倒出来);
3、加的水必须提前烧开,加水后开大火5分钟后,盖上盖子后改用中火熬个10~20分钟,直到汤为奶白色即可出锅。
4、葱白、大蒜、姜片、蒜苗等在煎鱼后期加入爆香,香菜可在出锅后放在汤面上即可。
PS:家常菜不仅可以做得营养又好吃,更可以有家的味道。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