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完蔡崇达的《皮囊》中描述他小学同学“天才文展”的章节文章。
如获一些感悟。
无论是小学读书时代还是成人工作时代,我们都会得一种心病。
这种心病来源于小时候成绩上不足够优秀,长大后成就上不足够鲜艳。
因此我们常常会感到“焦虑”和“迷茫”。
在别人眼里这是我们的“胡思乱想”,我们却自以为神圣地称为“伟大的思想”。
因为总有很多人很少甚至不会得这样的心病。
作者蔡崇达小名叫“黑狗达”,在小学升初中的年纪里,他常常会得这样的心病,他很长一段日子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他内心中集满了崇高的理想,同时加重了心理负担。
在遇到“天才文展”之前,他是郁郁寡欢,闭关锁门了好长一段日子。
他说:人到“十二三岁” 就会特别喜欢使用“人生”,“梦想”这类词。这样的词句在当时的我念起来,会不自觉地悸动。
看到这里,我不自觉地回想当时12,13岁的自己,似乎根本不曾想过自己以后的人生和理想,只想着今天把作业做完,明天把课文背完,等到周末放假玩耍。
那些所谓的人生理想也只不过在老师汇报作文主题的时候会集中注意去思考未来的自己。
黑狗达认识后的文展一直在做一个伟大的秘密任务。
他从九岁开始每天放学后都会整理每一年这个国家发生过的他认为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他思考并写出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他说:“要是我能在18岁前做完这一千多年的整理,我或许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说完他的脸通红通红。
他还会计划着如何考上自己心目中地重点大学,如何去大城市发展,组织孩子们一起玩是为了训练领导能力,整理中国历史大纲是为了以后的公务员考试.......
于是黑狗达感叹:我怎么样才能拥有这样的人生呀!
而我看到这里的唯一感叹是:10几岁的我何德何能会拥有如此的“宏图伟志”?
我在想小时候我能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我是否还没到18岁就可以很牛逼地炫耀自己的人生了。
然而小时候的我们除了学习考试,唯一最大的目标理想就是赶上我们羡慕的那些优等生,我们总是暗自跟他们比较,偷偷关注他们,看到他在努力学习,自己就跟着步伐,完全没有自己的一套学习计划体系,似乎自己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该如何去安排自己的时间。
然后再看那些聪明的孩子,每天嘻嘻哈哈,上课迟到,下课准时回家,上课前赶作业,上课中睡懒觉,玩玩具,结果到了考试,人家照样总是名列前茅。
一直以来是不了解这样的孩子是如何掌握知识的,是如何应对考试的。
我们熬夜到晚上12点,跟农民工一样起早贪黑背数理化,读英语,做大量练习题,最后还是和他们的成绩相差一大截。
哪怕他们总是骄傲地告诉我们他们就是靠聪明不靠努力,我们也只能认怂,我们没有他们聪明,悲观地就会想:那努力还有什么用?
因此放弃努力学习,毕竟小时候没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去推动学习,也不明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在毫无头绪的压力下就浑浑噩噩至此。
我们只知道学习太辛苦,干脆放弃算了。老师逼一下,再前进一点,父母骂几句,再多努力一点,最终学习也是为了完成任务,毫无效率地三天打鱼,两天撒网。
等到最后成绩出来那几天,会得心病:自己怎么可以这么笨,这么没用,全盘否定自己又找不到信心和动力去努力。
那时候老师说的更多的是学习是为了报答父母辛辛苦苦给你挣的钱,学习是为了能靠上重点学校。
这些看似伟大的目的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太“冠冕堂皇”,那时候的我们内心想的是:无论学习如何父母都会给钱我们学习,无论上哪个重点学校,都也是没啥区别的学校。
而普遍优等生所想的是:我要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不让父母失望,我要每次考试挣得大家的表扬和自身的荣誉感。
或许也有个别孩子会跟上文提到的“文展”那样,他是为了以后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学习。
然而这样的伟大学习目的,我想我是进去大学之后才能有的吧。
那时候的我们不曾会想到:学习最终是为了自己,在后来成长的日子里,才悔恨当初没有努力学习,原来读进去的书最终还是会渗入骨髓,长在我们最后的谈吐气质里。
那些看似没用的学习理论,却会在漫长的生活里给予我们心灵的开导。
我以为文展后面会实现自己伟大的理想,但最后他还是被现实妥协。
他哥哥早早结了婚,没满20岁,就开始抱着自己的孩子。文展痛恨这样“无能的父辈”,他歧视过着这样安逸的小镇生活的人。
生活着有很多这样的人:装载着伟大的理想抱负,歧视着那些早早结婚生子,在他们眼里,那是碌碌无为,被婚姻束缚的低俗人生。
你会觉得有这样想法的人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着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生旅程。
然而有时候生活就是会给你一巴掌,于是文展最后失败了。
他看着哥哥开了家海鲜店,孩子满堂,日子过得潇洒,而他工资不多,1000多,看不上同事的粗俗,关系也处理不好,又因为自身兔唇的缺陷和事业的一般,一直找不到好的妻子。于是他最后离开了......
他嫉妒黑狗达最后的辉煌人生,他觉得自己曾经的宏图伟志被如今的惨败打脸。
那些他骄傲的不愿理睬别人的时光最后来嘲笑自己是多么地自负。
或许黑狗达眼里的文展一直以来都是天才,至少在那段“生病”的时光里,他因为“文展”而获得了痊愈。
生活中那些给你动力甚至给你打击的人,如果他所做的这些真的带给你很大的触动和改变,那你是需要带着感恩,而不是傲慢地鄙视他如今的不如你。
长大后的我们也许会想:比你漂亮比你优秀的人都比你努力,你努力还有什么用?
可是你又是否想过就是因为他的努力,才让他变得如此美丽和优秀。
无论你小学的成绩怎样,无论你现在的成就怎样,我们都应该尽早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你想考上大学,你就努力学习,当你想减肥变美,你就努力健身,当你想创业挣钱,就努力往这个方向发展,当你想早点结婚生孩子,平平淡淡过一生,你就努力找个好老公嫁了......
越来越多的人来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钱,谁挣的钱多,谁就是过得好。然而这也是不可否定的事实。
我们努力拼搏,想获得的最后目的无非就是拥有更多的钱来帮助自己实现更多的梦想。
可是职业没有贵贱,人生理想也没有贵贱。
你可以选择平平庸庸,你可以选择奋斗一生,只要你是开心幸福的,只要这些都是你想要的,那么一切都不足以被任何人比较来评论谁活的牛逼,谁活的憋屈。
如果你原本想选择平淡的人生,一个月3000工资,够自己花就行,最后还特么羡慕那些背着LV包包 , 出席各种灯红酒绿的宴会的女人,然后抱怨自己老公不会挣钱,你是否又能看到这些你所羡慕的女人至今单身,苦恼找不到像你那样拥有对你百般宠爱的老公。
所以我们总是能看到别人光鲜成就的一面,却看不到其背后辛酸的泪流满面。
因此如果那些“成就”上的比较,带给我们大多压力和负担,那就选择屏蔽外在嘈杂的声音,遵循内心想要的一切,努力追求想得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