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感受过的“快与慢”

这些年,我感受过的“快与慢”

LILI休假了,我回到了一个人吃午饭的状态。两个人的时候习惯你看我吃什么菜,我看你吃什么菜,现在变成一个人就是想吃什么拿什么。于是,我选了一个豉汁蒸鱼头。鱼,我是喜欢的,就是吃起来比较费劲。从小到大,看到身边人吃鱼时被鱼刺卡喉的情况不在少数,据说有一种叫威灵仙的中药可以软化鱼刺,但是如果卡得不巧还是要去医院处理。记得有个大学同学,每次吃鱼时都是连鱼刺一起嚼烂了咽下去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个妹子更绝的是,零下几度的大冬天可以洗冷水澡。看着她端起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她冷不冷我不知道,反正我是觉得更加冷了。所以,有时候我们目光短浅,真的是因为见识太少。看多了,见多了,听多了,经历了这些那些以后,很多事情都不足为奇了,而且,更容易学会换位思考。

我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这入味的美食,不必为“赶时间”而焦虑。之前我们有时候会“囫囵吞枣”,然后去闲逛、去按摩、去打电话。不赶时间的时候,是最好的享受;细嚼慢咽的时候,是最好的品味。毕竟,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吃饱而吃饭。生活中很多时候不也这样吗?如果我们愿意慢下来好好体验和思考,会发现很多不同的美。

我最喜欢吃鱼嘴巴,感觉那平时吐泡泡的嘴最有味。我也喜欢吃鱼眼睛,眼睛周围一圈肥嘟嘟的,口感真不错。但是真正的眼乌子是不敢吃的,这里面黑糊糊的,有点下不去口。鱼鳍也是宝,虽然没有什么肉,但是每根鱼鳍都是活动的,好吃。鱼脑很有营养,鱼仙很好玩。鱼仙——鱼鳃处有个三角形的骨头,如果对着鱼仙许愿,然后掷在桌面上,如果它能立起来的话(掷十下,只要能立一下),据说愿望就会实现。奶奶说,鲢鱼的鱼仙不行,因为它容易“发痴”。奶奶还说,掷鱼仙之前,这个鱼仙不能被谁的嘴“含过”,否则就不灵了。于是,盼啊盼,终于盼来了吃鱼的时候。然后,找啊找,终于找到了鱼仙。然后,掷啊掷,终于鱼仙立了起来。再然后,等啊等,那些愿望实现了吗?

时光啊时光,慢些再慢些吧,允许自己是那朵晚开的花。

原来,“沉浸式”吃鱼是这么好吃啊!

几年前,爸爸胃溃疡住院。医生说保守治疗很难有效果,因为长期的胃病导致溃烂有点严重。于是,一咬牙一跺脚,决定接受手术治疗。主治医生的助理巴拉巴拉说了一大推,穿着绿色手术衣的麻醉师在我身边叨叨叨叨讲了一大推风险。最后,主刀医生说让等在手术室外,等着被“叫号”。手术室的灯亮起,倒计时开始。往后的每一分每一秒真的让人感觉“度秒如年”。等待,是时间静止的开始。仿佛过了几个世纪,主刀医生终于走到窗口让家属看“病灶”。那半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哪怕手机拿在手里,压根没想到要拍照留存。等到缓过神来,想要再好好“研究”一下的时候,医生说已经晚了——病灶部分已经被送往化验室泡在福尔马林里了。一月份的天,我趿拉着拖鞋,在医院负一楼的走道里一路逛奔,只为了寻找爸爸那“丢失了一大半的胃”。左转-右转-前行-后退,我终于还是迷路了。一路上,问了几个医生,都说不知道,都说没有用。一个小时后,我回到了病房间,瘫坐在“地上”。时间啊时间,如果能倒流。后来,爸爸经历疼痛,经历忍耐,终于慢慢康复了。时间啊时间,你又带来了万千希望。

那些欢乐、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前阵子回家,翻出了十五年前结婚时拍的录像——DVD光碟。好在带有光驱的那台“老爷”电脑还在,好在光碟保存得还算完好,试了一下能正常播放。小妹妹一边看一边吐槽“那时的我们”有点土。她爷爷感慨有好几个“老人”已经不在了。这十五年的光景,弹指一挥。从孩子呱呱坠地到现在每天学习,这点点滴滴都充满甜蜜。小妹妹问我:“从尿不湿到奶粉,从玩具到补课费,养一个孩子得花很多很多钱,还很累,那为什么还要生孩子呢?”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但是做过父母的一般都会觉得值得吧!虽然辛苦也不易,但是听到那声“爸爸和妈妈”,整个人都被幸福包围了。孩子笑了、哭了、闹了、好了,都是一帧帧有趣的画面。我们眼角的皱纹变深了,鬓角慢慢变白了,背渐渐驼了,都是一步步知足的见证。

愿那些或快或慢的时光,陪我们渐渐长大、渐渐老去,丰盈了生命,温柔了岁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