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不要征得很多人的同意

 做事情不要征得很多人的同意

              心清如水


有人做事情,总喜欢征求别人的意见,然后有的那点冲动就不做了。

后来再总结就有点后悔,当时我是想那么做的呀。那就去好了,有什么大不了。关键是我想,哪怕是错了,是我去做了,就不会后悔。

一个普通人,能有多少错可以犯,而且错的事情是自己可以兜底的,随你去错能怎样。

路走得有点太严谨了,人生失去了很多乐趣和试错的机会。

我自己一边写着要像纳丁.斯特尔的《我会采更多的雏菊》里说的:要去犯更多的错误,去冒更多的险。但实际操作起来,我非常的保守,严谨,毫无乐趣。

为什么如此严谨,是因为普通人的试错机会太少了,错不起。其实从某个程度上来讲,普通人的错更容易收底。

能怎么样,我经常想。

昨天看蔡康永采访阿纳亚创始人马寅的一段谈话,马寅说当时很多人直接或者间接的劝说他这个项目不太能做,他们都不看好。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很难坚持的住,马寅因为没有太多的规划和设想,反而坚持了下来。

我当时看这一段,很喜欢。自己想做的事情,败了就败了,关键是太想去做了。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也许因为集思广益做成了,但很多时候也因为集思广益而根本不敢启动。

所以一件事情,你特别想去做,那就去做,无关其他。

还有比自己想去做更好的愿力吗。

我非常喜欢纳丁.斯特尔的这句话:

如果我能够从头活,我会试着犯更多的错。

我会放松一点,我会灵活一点。

我会比这一趟过的傻,很少有什么事情能让我当真。

我会疯狂一些。

 这样挺好的,这首诗写在作者的85岁。

 很多人应该更早的看见这段话,然后去做。不必太过于小心,孔子讲:“再,斯可矣。”就是做事情想两遍就可以了,不用想很多。

敞开精气神去做事情吧,人生到老只会后悔没做什么,而不会后悔做了什么。

  已经到了一定年龄的,还有精力去做想做的事情,那就去吧,总好过这一生都没有做过想做的事情。

比如赚很多钱,读想读的大学,穿想穿的衣服,去很远的地方,一个人去喝茶,一个人去一次酒吧,无论大小,都可以去做。结果,随他去吧。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只想人生多折腾,少后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