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次生灾害的防范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今日头条。ID:笔尖上的人间情感。文责自负。]

图片来自网络联系必删

遇到暴雨天气防范次生灾害,核心是“提前预警、远离风险、科学避险”,具体可按以下场景做好防护:

1. 提前预警:主动获取信息,提前规避风险

a 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蓝色/黄色/橙色icon/红色)、地质灾害预警(如滑坡、泥石流),不忽视“小预警”。

b 提前检查房屋周边:清理阳台/窗台杂物(避免坠物),疏通排水口(防止积水倒灌);住在低洼处、陡坡旁、河道附近的居民,提前熟悉转移路线,接到转移通知时立即撤离。

2. 户外避险:远离高风险区域,不做危险行为

a 不靠近陡坡、悬崖、挡土墙、老旧墙体,避免因暴雨引发滑坡、坍塌被埋。

b 不蹚未知深度的积水:积水可能掩盖窨井、坑洞,或存在漏电icon风险(如路灯、广告牌电线脱落),若必须通过,用长棍探路,远离金属设施。

c 不躲在树下、电线杆旁、广告牌下,避免雷击或物体倒塌;不沿河道、涵洞行走,防止突发山洪icon冲走。

3. 室内防范:防进水、防触电、防意外

a 若室内进水,立即切断电源、燃气,避免触电或燃气泄漏;用沙袋、挡水板堵住房门/窗缝,减少积水涌入。

b 不盲目进入地下室、地下车库、地下商场:这些区域易被积水淹没,且逃生难度大,若已在室内,发现积水快速向上蔓延时,立即向高层转移。

4. 出行安全:步行/驾车都要“慢”和“绕”

a 步行:走人行道,远离机动车道(避免车辆溅水或失控);遇积水漫过脚踝,立即折返,不强行通过。

b 驾车:不强行开入积水超轮胎一半的路段,若在积水区熄火,不再次启动车辆(避免发动机icon损坏),立即弃车逃生;避开立交桥下、隧道、低洼路段,若被困车内,用安全锤砸窗逃生。

5. 事后注意:警惕次生风险,不盲目行动

a 暴雨过后不立即靠近被冲毁的道路、桥梁、房屋,避免余险(如二次坍塌、漏电)。

b 接触过积水后及时洗手消毒,不饮用被积水污染的水源,防止肠道疾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