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宅星人出动,应邀去好友家吃饭,整晚看到他们夫妻二人用极大的耐心和大儿子互动,看得出夫妻俩都是智慧型父母:用很少的力气调教出考上重点中学、性格健康而又有共情能力的好孩子。
今早起床看到另一则新闻:山东青岛一位45岁离异母亲被15岁上高一的女儿有计划、有预谋的杀死了!
据报道母亲张某很早就离婚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她从高中老师转行成为业内口碑极佳的律师,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比如女儿想吃羊肉,她会托朋友从内蒙现杀整只羊空运回来,女儿想吃牛肉,她会托人从澳大利亚买进口牛肉等等。
她业余时间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致女儿》:
你可曾知道你一直一直是我心中蓝色的忧伤
掬你于口中怕热度捂伤了初春的嫩芽
捧你于手中怕温度融化了初冬的雪绒花
你的笑靥 曾给我月光下的遐想
你的蹙眉 曾给我雨中丁香的愁结
我一直一直以为有缺口的爱虽不完美
却想在 不完美中爱到极致……
从诗中我能感受到这位母亲对女儿小心翼翼却又炽热浓烈的爱,不知道她在被心爱的女儿亲手勒死的那刻内心该有多绝望?!她是不是在意识到相依为命的女儿正在对自己做什么的时候直接放弃了挣扎和抵抗?
最近这3年陆续看到类似的案件层出不穷:四川达州13岁男孩怨恨母亲管教过严肃,持刀将母亲杀害;湖南12岁男孩不满母亲管教太严、从厨房拿刀砍了母亲20多刀致使母亲当场死亡;江苏盐城13岁少年因为妈妈管教自己发生冲突,用菜刀将37岁的母亲砍死;四川13岁男孩因为家庭琐事和妈妈争吵,然后将36岁的母亲杀害……
所有的案件几乎都是因为母亲管教太严,这些孩子为何会如此痛恨自己的母亲?而且在弑母之后照常上课、照常生活、一滴眼泪和悔恨都没有。
很多母亲辛辛苦苦付出全部的爱和很多的心力养育孩子,到头来为何得到如此冷血、失去人性的白眼狼?
今天我们先不说如今中国无数家庭的丧偶式育儿、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的现状;我们只是简单的从孩子母亲的角度来说说。
很多家庭的母亲现在把儿女当成了自己生命里唯一的寄托,但这种爱有时太过浓烈,导致失了边界和控制,母亲们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子女好、自己为孩子设定的未来一定正确,她们无法容忍孩子的一丁点反抗和自我,孩子必须无条件无选择的按照她们的方式去学习、去生活。
她们在孩子不理解的痛苦中、在牺牲自我牺牲事业的遗憾中、在中年婚姻生活的一地鸡毛中、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焦虑中,不知不觉的把孩子当作全部希望的寄托和情绪释放的出口;对孩子口不择言、尖酸刻薄、焦虑又霸道得让孩子窒息。
她们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她们常常一边以自以为是的方式“爱”着孩子,一边却又对孩子步步相逼。这点我们可以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单身母亲宋倩的身上看得很清楚,她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女儿,但是她完全否定孩子的兴趣爱好、忽视孩子情感的需求,从而导致品学兼优的女儿自杀,虽然结局还好她及时的醒悟让一家人皆大欢喜,但是别忘了现实生活中能这样幡然醒悟的母亲凤毛麟角。
另一方面,作母亲的没有意识到孩子一天天地长大,随着孩子们进入青春期(世卫组织对青春期年龄的界定在10-20岁之间),他们身心的发育变化翻天覆地,他们拥有九、十分“熟”的身体,但却只有七、八分“熟”的脑子,孩子们自己有时并不能很清楚自己身体和情绪方面这些极端波动是正常变化,作母亲的想当然的以为自己很清楚、学校有教育、孩子也懂得,但事实上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一知半解欠缺学习。这就是为何现在国内这么多青春期亲子惨案的发生。
只要是正常的家庭,孩子一切的问题都是可以归因到父母身上的,父母作为教育者和引导者,有责任去避免问题产生和解决已有问题。
为人父母者,如果能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方法,还是可以成为“甩手掌柜”式快乐父母的,既不用冒着脑中风、心脏病等危险陪鸡娃写作业,更不用冒着被杀的危险教子。
首先,在意识上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
1.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自我生命的主人,不是你的个人财产和你用来实现你曾经理想的工具或木偶,你自己当年做不到的事,请不要强压你的孩子帮你去做到、去实现;
2. 你初次当父母,你的孩子也是初次当孩子,何况她他年龄比你小那么多、没有生活的阅历、脑部发育还没完成还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你才是那个应该去理解孩子、可以控制住自己情绪的成年人;
3. 好好学习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生理变化的知识,不要只知道要孩子去学习,而忘记作为父母也是需要持续不断学习的;比如说:由于大脑发育的客观规律,青春期的孩子虽然在感知情绪、情感方面基本达到了和成人一样,但是他们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却要等到25岁的时候才能完全成熟,所以青春期孩子会冲动、不能做出正确理性的判断、会做出疯狂的事。如果家长能提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是不是在亲子沟通的时候可以更加理解孩子从而避免冲突了呢?
4. 能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多多理解和沟通,学会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情绪;青春期的孩子理性追不上情绪,除了容易冲动以外,自尊心也特别强,这个阶段“说不得,打不得”,家长若知道了这些,很多要命的亲子冲突都可以在青春期避免了;
5. 不要永远只谈学校的学习,学习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父母教育孩子有限的有效期内(18年)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的人,生活技能、情绪管理、社交知识都需要你协助孩子去学习。
6. 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化,扭曲了对孩子的爱,别唠叨、别对孩子吹毛求疵,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在教育实践中,数据显示出对孩子正向鼓励的益处多多,正面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自我认同并逐渐向你期待的方向发展;
7. 尊重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自我成长和发展,你永远也不可能替你的孩子去活她他的人生,要争取当孩子还在你身边的时候,慢慢试着去放手,只有父母适当的放手,孩子才有机会学习独立;
实际操作方面:
1. 小学阶段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和教育孩子的黄金期,这个阶段孩子视父母为天神,你是绝对的权威、说一不二。
这个阶段父母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比如说:放学回家先做完作业再玩、每天预习功课、重要的事先完成、今日事今日毕、早睡早起、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用过的东西要归原位、养成阅读的习惯等等。
2. 如果小学阶段已经帮孩子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中学阶段基本就是家长逐步开始放手的阶段。
家长需要从过去“照顾者”的角色剥离出来,并淡化“指导者”的角色,逐渐转变为一个“旁观者”,在一旁默默注视孩子去尝试、去试错、去拼搏,只是在关键的时刻提点一下孩子。
这个阶段因为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孩子的大脑每天都在跟自己打架,他们内在的那个自我开始觉醒,他们特别在意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是否能被周围同学接纳是头等大事,父母的影响已经退居同学和小团体影响之后,周围的人特别是同龄人对自己的一切评价、评论是孩子最在乎最敏感的事,被社会、团体排斥是孩子们最恐惧的事,这也就是为什么青春期孩子会冲动、会做出愿意替人顶罪的事;他们宁可冒着高风险也要选择去迎合周围的人,比如说,当周围的朋友都吸烟,他们也会去吸。
所以中学阶段家长要做好以下3点:
•首先特别要做的是控制住情绪!因为你面对的是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青春期少年,想发火的时候把自己和孩子分开几分钟或深呼吸30秒,别和孩子硬碰硬,这种方式不能解决问题而只会两败俱伤;
•其次,帮助孩子维护他们的面子,切忌不要当众教子;就算在家里教育孩子,也是尽量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注意沟通的语言和方式,用平等的对话和鼓励的语言,让孩子体验到被包容和支持,这样才能让沟通高效顺畅;父母啰啰嗦嗦喋喋不休是唤起孩子逆反情绪的咒语,青春期的孩子理解力认知水平已经和成人接近,父母的话若有道理,说一遍足矣;
•最后,这个阶段家长最重要的就是帮孩子把关交朋友这件事,孩子重视朋友害怕被排斥,家长尽量尊重孩子对朋友的选择、相信孩子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切忌在没有全面了解情况、仅仅根据学习成绩就对孩子的朋友“评头论足”,会非常伤害孩子的情感,从而引起激烈的矛盾;当然家长也可以找一些重视教育的父母、三观接近的家庭,然后创造机会让孩子们一起玩。
以上这些如果家长能做到,那孩子基本会比较省心,你也能愉快的成为“甩手掌柜”快乐的享受自己的时间。这种家长和孩子的互不打扰、充分信任会给亲子关系带来良性循环,母慈子孝就在眼前!
更多澳洲第一手生活、幼儿及青春期教育、移民和留学生故事请关注微信:
嘉宝生活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