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不叫外卖,这几年工作状态的变化,迫使我一度频繁需要外卖帮助果腹。对于外卖送餐员,第一感觉是他们应该都受过一定的职业培训,说话措辞和举止有被训练过的痕迹。另一个感觉是每到用餐高峰,会惊讶社会上有如此多的青壮年从事这个职业,而非用餐高峰时间,餐馆聚集区周围会有成群的送餐员守候。送餐员要么行色匆匆的奔波在送餐路上,要么在打电话,要么在手机操作。而天气最恶劣的时候,也是他们工作的旺季。不需要太多技能,入门门槛低,基本赚的是体力和辛苦钱。
原本我感叹电商在中国的高度发达,原因之一应该是中国人工成本低廉,以及居住的密集程度高,大大降低边际成本。如此众多20~40岁的年轻人从事快递员或者送餐员,我曾经单方面的觉得惋惜,本以为如此单调乏味的工作应该薪水不高,还为他们感到生活的艰辛。得知是他们的薪水可能比我还高的事实时,不由得多想了一点。
陆续看到文章说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于是去做快递送餐员,理由是起码月薪能过万。也有家人生病急需用钱的人,关闭原先开的小店,去做送餐员,理由是时间上机动又能支撑看病用钱。
确实,有这样的「高薪」,才能吸引到足够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才有可能加速行业的发展、演变、进化、迭代,才能平衡这个市场不断增加的供需之差。而且需求的增长速度出现放缓的迹象,所以开始拼服务、拼增值服务,所以快递员送餐员展现出标准化的服务。
另一方面,一直能看到类似「外卖毁掉一个国家」的文章,然而存在总有其合理的方面。外卖这个点的繁荣,我简单理解是餐饮业这条线在「新零售」这个层面的成功实验。这一切如果放置在整个国际经济发展的体量去看,似乎都是顺理成章。
虽然觉得理所当然,但是,为什么?
我想去深入了解那些进驻外卖平台的商家,是怎么和平台分钱的?
送餐员与平台是怎样的合作关系?各个快递公司和快递员呢?
各个平台都得到无数融资,甚至因为体量还达不到估值而不断扩张进军新的领域,比如美团。这样是新一轮的烧钱大战?还是健康的优胜劣汰?
就算在2019年之前各个VC愿意烧钱,那2019开始呢?缺钱的信号明明灭灭,真真假假,如果之前的各种繁荣全仰赖烧钱支撑,那接下来怎么办?
「高薪」带来的众多从业者,会不会因为高薪不再而转场?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从业者,已经被培养起来的消费需求,又如何满足?转场的从业者,会跟着资本的寻找怎样的新方向?
也许这样想太悲观了些,如果繁荣的原因确实来源于市场的需求,那现在的运营模式,能否有足够的盈利空间?如果有,这种运营模式有没有来源于本土的特殊背景?我觉得肯地有,所以,理论上应该可以在类似的经济体尝试复制的可能性。
话说回来,由人来从事送餐或快递的工作,我依然觉得惋惜,或者说浪费。尤其是得知今后的人口抚养比的数字之后。说到底,送餐员快递员的活儿是个运输的问题,所以,有点老本行的感觉…… 踮起脚尖展望未来的数字化物流,无人机什么的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