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元旦已过,我对自己这一年的期望是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奉献自己。
越是学习,越是与这个社会产生更多的链接,就越明自己的肤浅,要么不自信,要么太自信了。不熟悉、抗拒的事情让自己焦虑,变得有点不自信,而对于容易、老是重复的事情又有点做着无聊。
为什么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情绪呢?是因为一一种让自己认知紧张,从而产生了警惕、多疑;另一种让我感觉不费力,做着没干劲。
认知紧张一方面是要对不熟悉的事情投入更多的精力,而自己感觉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带来更多的精神压力,同时受到自己的努力方向、程度和一些未得到满足的需求的影响,结果产生了不自信。而处于认知放松时,可能心情不错,会相信自己的直觉,此时的想法可能相对随意、肤浅。
如何让自己走出这个怪圈呢?认知紧张时,你是任性地让情绪控制自己,还是自己积极主动地作出选择呢?每个人都想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点我也不例外,针对认知放松的原因:反复的体验、清楚的示范、预知的想法、好心情,就可以积极主动地有目的地选择在能力圈能做好有价值的事情,避免自己分心那些没能力做好、又完全陌生的领域浪费注意力,同时通过刻意练习、对别人讲解来消化吸收,从而达到认知放松。
对于认知放松不仅可以应用在自己身上,还可以用在与人沟通、交流上,特别是与陌生人的沟通、交流。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给人带来好心情,让对方认知放松,从而喜欢上你,让他感觉与你说话是安全的,觉得你是个靠谱的人。
当然,引起认知放松与认知紧张的各种方法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关键是靠自己在不同场景做应用,同时需注意一个词——熟悉感,会让我们产生错觉,对更轻松、更顺利的事物产生偏见,而忽视真相。例如传销就是在不断重复中让人分不清熟悉感与真相的区别,从而上当受骗。
理解自己,一方面要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由此产生片面的想法和不可预知的行为进行反思,同时找到自己的爱好、兴趣与能力圈;进一步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找到真实的自己,才能更好地与真实的世界产生更有效的链接,奉献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