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的墙》灵魂正在嘲弄所有困境

生命是一条布满陷阱和狗屎的冗长隧道,无论你跳着或是停在原地都无法改变什么,只有一个办法能让你通过种种试炼,走到尽头,日夜做好最坏的打算……

01

阿敏和丝涵是一对加入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夫妇,阿敏是一位杰出的外科医生,夫妻两人住在特拉维夫一栋高级住宅,夫妻关系和谐,过着令人羡慕的惬意生活。

这一天,在哈吉尔亚一家快餐店发生了一起自杀袭击事件,这已经不是特拉维夫第一次遭受炸弹攻击,阿敏所在的医院立刻成立了紧急应变小组随时待命。

随着救护车刺耳的滴嘟声,大量伤患涌入医院大厅,恐怖的惨叫声在急诊室此起彼伏。

阿敏已经不记得自己做了多少台手术,每开完一刀,手术室的双扉门一开,新的轮床便又被推进来。

直到晚上十点,阿敏才从手术室出来,而死亡的人数仍不断攀升,共有19人不治身亡,其中还包括11名小学生。

妻子丝涵于三天前去了坎纳村的外婆家还没回来,阿敏吃了安眠药准备好好睡一觉,此时电话铃响。

对方是一位高阶警官,他要求阿敏必须尽快来一趟医院,见对方态度坚决,阿敏只得答应。

然而等待他的并不是病患,而是妻子丝涵支离破碎的尸体。

更令人震惊的是,随着警方的调查,几乎所有的证据都表明,丝涵正是那位自杀袭击者,可身为丈夫的阿敏对此却一无所知。

一时间阿敏觉得自己的世界崩塌了。

丝涵不仅毁了她自己和十几条无辜的人命,也毁了他们的家庭。


这次冒险的失败令我久久无法释怀,如道德困境一般强烈,又如恶作剧一般卑劣。

  02

阿敏不能接受,他生命中最爱的那个女人把他排除在她的生命之外,怀着痛苦、愤怒和不解的情绪,他决意找出到底是谁将温柔善良的妻子,变成了冷酷残忍的杀人机器。

阿敏从特拉维夫出发,由耶路撒冷辗转到伯利恒……拜访每一个和丝涵有联系的亲友。

探索真相的路途中困难重重,在阿敏的坚持下,他终于得出了结论,其实真相如同大多数人看到的那样,丝涵是自愿的。

她既没有背叛阿敏,也没有受人蛊惑,她放弃了家庭,牺牲了生命,都是为了她的民族和信仰。

这件看似带有悬疑色彩的自杀袭击事件背后,其实是一个人最无可奈何,也最惨烈悲壮的献祭。

当阿敏冠着以色列国籍,住着高档住宅,事业蒸蒸日上时,同为阿拉伯人的同胞,却常年饱受以色列人的压榨和冷眼。

他们夜晚忙着收尸,白天忙着安葬,孩子不再记得学校的意义,少女不再做梦,国家惨遭蹂躏。

这些被阿敏忽视的东西,却一直折磨着善良的丝涵。

阿敏甚至从来没有了解过丝涵,他只看到她想让他看到的,丝毫没有怀疑她也会有痛苦,也曾孤立无援。

人类的疯狂当中,会出现两个极端的时刻:得知自己无能为力的当下,还有了解别人很脆弱的那个当下,问题在于,你到底是接受自己的疯狂,还是被自己的疯狂所折磨。

  03

回顾阿敏的童年,他的家世背景虽然贫苦,但父亲却极为重视对他的培养。

在父亲看来疗愈是最美好的职业,他希望阿敏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时常教导阿敏:“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的价值胜过生命,没有谁的生命比其他人更高贵。”

在之后的岁月,阿敏一直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他没有辜负的父亲的期许,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杰出的外科医生。

顶着以色列人的偏见与排挤,选择与他的职志结盟,并坚信凭借自己的努力,终究会赢得尊重。

在这场由他自己制定规则的“游戏”中,他一次都没有犯规。

但妻子的选择无疑令阿敏一直奉行的人道主义,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使他陷入了无止境的自我纠结中。

从道德层面看,丝涵的所作所为,的确令人发指,但从政治角度讲,她的献身却无异于是民族英雄。

这所有的一切都于无形中在阿敏的心中,建起一堵坚不可摧的围墙,墙的这边是无数正在遭受压迫的同胞,墙的那边是他坚信不疑的价值观和崇高的追求。

故事接近尾声,阿敏来到了约旦河西岸,彼时巴以双方早已丧失理性,阿敏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残忍,在这里人性的基本价值遭到扭曲,良心化为乌有,而他却无能为力。

在故事的最终章阿敏又将遭遇怎样的经历?我在这里先卖个关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原著自行体会。

幸福不是美德的奖赏。幸福就是美德。没有任何悲伤,没有任何哀悼可以阻碍他们。

  04

《哀伤的墙》由法国作家,雅思米娜·卡黛哈所著,经由缪咏华翻译,于2016年出版。

书中包含大量的内心独白,极大程度的展现了主人公阿敏·贾法里的内心变化,带领读者从一开始对于事件真相的探究,逐渐引申至对政治、宗教、人性等更深层次的思考。

可以说这道墙,已经不仅仅是以色列沿着约旦河西岸建立的八米大墙,民族战争、信仰冲突、个人矛盾……宛如一块块坚硬的砖石共同垒起这道哀伤的墙。

主人公阿敏便是无数拥有类似遭遇的人的化身,他们坐在墙上进退两难,迷惘困苦却又无力摆脱。

回到现实世界中,理想与现实、追求跟生活、遗憾和成就,这些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哀伤之墙。

当你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时,又该如何选择?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平衡各种关系,找寻合适自己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哭,可以忧心,可以发脾气,可以像任何人一样,但不要忘了,在此之上,灵魂正嘲弄着所有困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