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施治根除“舌尖上的歪风”

近期,中央层面通报了湖北黄梅、安徽宿松等多起党员干部违规吃喝问题,再次释放出对“舌尖上的歪风”露头就打、反复敲打、人人喊打的强烈信号。违规吃喝问题看似是 “小事小节”,实则危害深远,往往暗藏利益输送的“暗门”,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腐败滋生的“土壤”,必须坚持出重拳、下狠手,多措并举、系统施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舌尖上的歪风”得到了有力遏制。但必须清醒认识到,违规吃喝问题具有极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绝非一时一地之弊。纵观通报的案例,从值班期间组织酒局到致人死亡后“删帖封口”,从虚列开支套取公款到将单位食堂变为“隐蔽会所”......违规形态已从简单的大吃大喝演变为精心设计的“风腐一体”链条。若放任这一“舌尖上的歪风”蔓延,必将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破坏社会公序良俗,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与公信力。

为何在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年后,违规吃喝问题仍屡禁不止、顽固反复?从个体层面看,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总开关” 松动,对“四风”问题危害性认识不足,秉持“吃点喝点不算啥”的错误观念,惯用“小事小节论”“人情往来论”为违规吃喝开脱。从制度层面来看,一些地方和单位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缺失,制度执行“挂空挡”、监督机制“走过场”问题依然突出,严的氛围没有真正形成,客观上纵容了违规吃喝的不良风气。从文化层面看,“酒桌上好办事”“不喝不亲近、不醉不真诚”等畸形社交文化仍有市场,部分地区将吃喝应酬等同于“工作需要”,为违规吃喝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根除“舌尖上的歪风”,绝非“一阵风”就能解决,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构建标本兼治、系统完备的治理体系。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对顶风违纪行为依规依纪从严从快查处、点名道姓通报曝光,释放出“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以“零容忍”的态度彻底击碎少数人的侥幸心理。要扎紧“不能腐”的笼子,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公款接待的审批、消费、报销全流程进行实时追踪,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虚列开支”“转嫁费用”等违规操作,从技术上筑牢“防火墙”;同时,完善公务接待标准体系,建立公务接待报备单、费用明细单、对象登记单管理制度,对“和谁吃、在哪儿吃、谁付钱”实现全程留痕,最大限度压缩违纪空间。要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深化警示教育实效,让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一顿饭可能毁掉一生”的风险,自觉将“不敢吃、不想吃、不愿吃”化为行动自觉;同时,大力倡导“新饭局文明”,用健康的同志关系、纯粹的工作情谊取代酒桌文化,从思想根源上铲除违规吃喝的生存土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