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谈谈写作(二)

且谈谈写作(二)

关于写作的头绪万千,然而,综合下来不过“读”、“写”,以及“写作的目的”。当然,以上只是一些个人的浅见,一些“我”的对于这个世界的真实态度。

所以“如何提高写作”的问题,在我看来,也就是“如何读?”、“如何写?”,以及“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简单说来,就是一个:“Why?”

现在逐一试析之:

“如何读?”


试问“一庭疏雨湿春愁”和“一庭花雨湿春愁”,两者的区别在哪里?“疏”和“花”,看上去仅一字之差,感觉上有何不同?或者,你觉得哪一句更贴合你对于这个世界的印象与理解?


当然,这个答案需要你自己来作答。

而我所能给出的小小建议:若有时间的话,不妨在草长莺飞时节去一趟江南,看看尚遗落在那里的古代庭院,若恰巧赶上春雨绵绵的日子,千万别先懊恼。不妨在游人稀少的幽深庭院驻足片刻,在那廊下仔细听那雨声与往常有何不同?


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我,总觉得两者是并行不悖的真理。想到纳兰的“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偶尔仰望星空的时候会不会多一点点耐咂摸的滋味?或者,李后主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又会带给你怎样的特殊感受呢?

“如何写?”


这里的“如何写?”,想谈的只是“写作的技巧”,除了前文中提及的“对于文字的敏感性”,写作的技巧还在于是“开门见山的表达”,还是“看似毫无关联的前文,却在文末发出会心一击”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是顺叙、倒叙,还是兼而有之……

这个答案同样需要你自己作答。


至于“写作的目的”,在《且谈谈写作(一)》中已经说过——也就是作者真实的人生态度。


同样是需要思考的答案。

而其实,今天想谈谈的并非这些,以上三点不过是一些题外之意的关于我个人对于“写作”这件事情的浅见拙识。

今天想谈谈的其实只是我个人心中的一个疑问——我们常常在问:“如何写好作文?”,然而似乎很少有人追问一句:“为什么要写作?”

“Why?”


写作,仅仅是为了完成课堂作业吗?显然不应该是。

写作,是为了表达我们自己人生真实的态度;是为了表达我们的同情心、同理心;是为了表达我们的共情,共谁的情?城春草木、陌上蝴蝶、山川河流……世间万物,莫不如是,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写作,同样也是为了“自省吾身”。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共情,更通俗的话语就是“互相理解”。无论肤色、种族、地域及其它各种不同,或是语言不通,都无法阻隔善意的交流,如同音乐、舞蹈,甚至一个温柔的眼神。


皆出于人性,而非政治。


而这些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多问一句:“Why?”

——价值判断的方式和标准是唯一的吗?人数多的一方就一定代表着正义?


正如,并非所有的写作都使用第一人称——“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