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红楼梦》:我不忍看“死亡弥漫”的后四十回

有时会被人问到这样的问题:如果让你选一本书,读一年,你会选哪一个?

想都不用想,当然《红楼梦》。

不仅可以读一年,还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好书呢。


图片源自网络

然而,作为《红楼梦》的忠实粉丝,对曹雪芹的篇章布局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大神级的杰作,然而,每当翻到第八十回的时候,总是不忍翻开第八十一回,因为,《红楼梦》中的大结局会逐步上演,因为处理的太过仓促,后四十回总是在“死亡”的气息中度过。

从七十回后,作者就逐步开始谋划着别离的布局,然而,仍旧是朦朦胧胧的,悄无声息的一种分别,如果说此前秦可卿和金钏的死亡是生老病死之人之常情的地方,那么从七十回以后的的贾府内的死亡——晴雯以及东府大爷贾敬的去世,则是曹雪芹笔下,一场巨大幻灭的开始,他的笔触非常的细腻,从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贾家真的要破灭了——贾母在中秋夜赏月的不肯离去,探春的陪伴,在这个章节中一连几次出现的“散了吧”——往大里讲,就是贾家从此开始散了。

图片源自网络

第八十回,其实是曹雪芹开始谋划着告别。

这个告别式,本来是静悄悄的进行着,只不过到了八十回后的续写中,确切说是从九十五回元妃薨逝后,这场告别式变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起来,少了几分曹雪芹的静,而多了几分热闹的氛围,给人的感觉是作者着急着将这本书结束,因急生变,破坏了原作者的布局。

从九十五回到一百二十回,大致二十五回的内容中:元妃薨,黛玉亡,探春远嫁,夏金桂杀人反杀己,老太君驾鹤西去,鸳鸯殉主,迎春返真元,赵姨娘暴病而卒,惜春择青灯黄卷终老,宝玉了却尘缘,巧姐被卖,香菱难产而亡。八人去世,四人离去,整个画面都是死亡气息弥漫,让人好生悲痛。

图片源自网络

看完了前八十回,结合第五回的每个人的判词,我们也大致知道了《红楼梦》的大致结局,总体上悲情,但是作者在悲情基调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特征,民俗风貌等,从衣食住行到诗词歌赋,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抬升到很高的地位,也是我们今天珍视它的原因。然而,爱之深却恨之切,把前八十回的吹毛求疵的高标准严要求带到对后四十回的要求上,就差强人意了,后四十回将原本的艺术制作彻底的定位成一部十足的悲剧,而且处理的太过仓促。

不知看官意下如何,期待你的交流。


交流故事,沟通想法

希望在这里遇见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走到一位帅气的小伙身边。小伙西装革履,倚在商店门口抽烟。 —叔叔,你有打火...
    面条小猫阅读 3,355评论 3 2
  • 别看我之前傻呆呆的,任由那傻白妞欺负我。我那是故意让“巨人们”放松警惕的。 机会还是来了,巨人给我们的“家...
    anne007阅读 1,358评论 0 0
  • 题目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原文的意思是:一百里...
    陈初见655阅读 4,36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