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走对这一步,完满出书路
简衣素食,天为被、地为床,一走17年;
万里西行,风为律、雨为音,一书古传今。
可能玄奘自己都没想过,再看一眼长安时,弱冠少年不复再,而今已是不惑身。
苦吗?
我想,又何止苦。
但,真经已求,佛法终得,再苦,也消不尽众生福祉。
故事对于我,从来不算难记。
佛音妙法,想来还得从母亲说起。
从小我算是有所求有所得,但她也没忘了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人,永远贵在吃苦耐劳。
吃苦耐劳四个字,我算是保持得比较好吧。
在写作这件事上,它的确也对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之所以能有一丁点进益,说穿了也就是“肯干”。
老老实实地写。有时候直接去做,效果要比光说好上太多。你我都算是视觉系动物,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想来也没有什么吸引力,更遑论什么指引、促进意义。如果想靠写作干出点什么成绩来,每天坚持写上三五百字,手写、电脑、手机皆可,在我看来这就是第一步。
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还告诉我们:“学习不是娱乐,它时常伴随着痛苦。”这句话,也让我悟到“吃苦耐劳”,吃下了、耐住了,还得加上一点“智慧”。写作的人都想往好了写,那这当中必然就少不了困惑、迷茫、停滞,还有大部分的焦虑。
《有效学习》一书跟我们讨论过专业技能需要重复练习。而要磨炼到大家水准,技能还得多方面、多层次地去运用,却不是无头苍蝇式的盲人摸象。 多发展一些渠道,分清主次,为精进写作而服务,值得做也应该做。
我算是有那么几天的得天独厚,老早就被赐予了一条路子。
参加完10期行动营之后,我又以管理员身份去了12期。自告奋勇揽了个点评官的职位,主要帮学员点评打卡文章。 这当中其实就是有自己的私心,通过不断地看、读,学着去赏、评,有一半是为了让自己“见多识广”,而过程当中,通过不断地交流,分享写作方法、心得,是另一种受益,也是一种反馈。
一只猫说的“把自己榨干”,我目前是这么实践的。
坦白说,我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但酸甜苦辣,得自己拿筷子夹进嘴里吃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