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学习第49课:儿童道德发展之科尔伯格的理论下篇

道德发展最核心的部分是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的发展集中在道德判断的发展上

道德判断的核心结构是公正原则

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法连续测量记录了10-16岁三个年龄组儿童的道德判断,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道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每种水平分为两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阶段

判断特点:

・儿童评定好坏是从行为结果出发,绝对服从权威和规则,避免受到惩罚。

问海因茨偷药对不对?

回答:不对,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来。

也有的回答:药不是个很大的东西,应该不会受到重罚。


第二阶段: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定向阶段

判断特点

・儿童评定好坏是从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出发,按具体的交换原则做公平交易。

问海因茨该不该偷药?

回答:如果他妻子平时对海因茨不好,那他就不该为老婆偷药;如果妻子平时对海因茨很好,那他就应该为妻子偷药。

前习俗水平

儿童判断好坏的标准是基于自己的需要,从自己的现实需要出发解决道德问题。

这种水平的儿童只关注行为的实际后果

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相互性的人际期、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阶段

判断特点:

・儿童认为好的标准是关心别人,珍惜与他人的感情,遵守规则,做一个好孩子。人际关系的协调在道德判断中是很重要的因素。

海因茨该不该偷药?

不该偷,做贼会使得自己的家庭名声扫地,给自己的妻子带来耻辱。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判断特点:

・儿童认为对的标准是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群体福利,对社会尽职尽责

海因茨该不该偷药?

想救自己的妻子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每个处于特殊困难中的人,都通过违反法律来解决问题,那么社会就会乱套了


习俗水平

判断好坏的标准开始更多地与社会要

求相一致,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出发解

决问题。

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至上的权力、社会契约或功利阶段

判断特点

儿童认为所谓“对的事情”,就是要维护基本的权利、价值和合理的社会契约,甚至于当这些基本权利、价值与法律法规相冲突时,也应受到维护

海因茨该不该偷药?

法律禁止偷窃,但是没有考虑到为救人命而偷东西的情况。需要修改的应该是现行法律,稀有药品应该按照公平原则进行调控。

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判断特点・个体以抽象的普遍伦理原则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判断标准

海因茨该不该倫药?

海因茨救妻子无可非议。但是他没有考虑所有人的生命价值,人人都拥有平等的生的权利,别人也可能急需这种药。他这么做对其他病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后习俗水平

从超越他所处的社会观点来处理道德问题,逐步用最终的公正原则来判断是否是好或坏。

四、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特点

六个阶段的顺序是固定的,每个人按照相同的顺序经历六个阶段

年龄越小的儿童,使用前习俗水平判断的越多。随年龄的增加,较高阶段的判断类型开始占据优势。

绝大部分成年人也只能达到第四和第五阶段,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第六阶段。像甘地这样的人才能达到第六阶段。

很多人的道德水平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定型了。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个大问题,需要耐心学习。

我的道德水平介于四五之间,你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柯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道德发展心理学家 柯尔伯格的生平简介: 1927年出生 1945年中学毕业担当轮船品机械师...
    好吃的花生阅读 1,171评论 0 1
  • 生命若能如繁花,柔软舒展,恣意绽放,那是因为它的根,深藏在土壤,在黑暗里蔓延、生长。 夜里突然醒过来,听见飞机冲破...
    晴空飞鸟阅读 196评论 0 3
  • 从五个半月开始吃米糊,如今吃了一个月了,现在吃的是弟媳从我家广西邮过来的自制米粉,是玉米与大米的组合,用奶煮那个味...
    六月洋阅读 359评论 0 0
  • 晚间 树下 公园里 我们一起看天上的月亮 又大又圆又亮 它真好看 此时 不同往日 平常你是个磨人的小妖精 如今 你...
    Anna_11阅读 212评论 0 4
  • 我们最初的相遇 一剪教室的美好时光 抬头便有暖阳 转身就是星光 春天的风 带着花香,带着校园特有的美好与芬芳 走向...
    趙温言阅读 25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