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生长在“含蓄表达”的语境文化中,我们似乎都不擅长直接、赤裸裸的表达自己的欲望,以至于面对这种坦诚有时会感到有些羞耻。
当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家长拉着那个少不更事的孩童时的你,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时,偶尔你看见那条好看的公主裙或是某个新奇的玩具,内心的想法是想拥有,但想起父母那些辛苦劳作的画影,“想要”却不忍说出口。
当老师威严的身姿站在讲台上,望着台下的一排排多姿多彩的“我们”,问“有没有人想当班干部”,内心跃跃欲试,但看着心里觉得比自己更优秀的孩子已踊跃站起来开始发言,想到自己发言的场景手脚已开始忍不住哆嗦,犹犹豫豫半天,老师已选定了人选,“想要”却不敢说出口。
当青春的操场上总闪动着的穿着白衬衣的男孩在围着的目光中打着篮球,雄姿英发展现着自己最洁净的帅气与天真,人群中的你跟着看着笑着闹着,但当他走向你时你却只想躲闪,因为肩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考大学的目标,因为老师说了“不能早恋”,“想要”却不能说出口。
久而久之,“想要什么”都成了一个问题,配得感也已离心出走,羞于表达“想要”二字的病,已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