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校外教育骨干培训后记

参加校外教育骨干专题培训后记

2020.12.24  童华香

三天的培训,课程内容有点多,安排有点满,学得有点累,但是此时想来——回味无穷。这不,此时不舍得睡觉,坐在电脑前整理着自己厚厚的学习笔记。我想要试图把自己最深的体会和最有共鸣的收获写下来。

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证相得益彰

王梅雾会长三个多小时的《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观》主题分享,没有理论的晦涩难懂,而是一个个故事或者案例背后的有益于儿童或有害(不当)的儿童观、教育观。学习结束后,我仍然在一遍遍翻看着笔记和觉察着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育儿实践。

喻志蕴部长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释义主题分享,让我学习了很多精准法律条文的同时,更领会了对未成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原则。另外,条文的详尽与具体无不彰显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与温暖。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我们(全社会)正在一步步努力。

万浪标副团长用最简明有力的语言,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做好一场主题宣讲。安全感圆环、有效鼓励及影响青少年自尊水平的八个领域这些部分的分享,生动形象、科学严谨,让我们受益良多。时间关系,与他准备好的9个体验活动擦肩而过,我们都有些遗憾。

王鑫强教授丰富的案例梳理,让我们看见了陪伴的力量;语言暴力的危害部分,呈现地淋漓尽致,再度提醒自己要及时觉察语言暴力的危害,更要常常警惕被我们包装好的“语言暴力”和“控制”。王教授的《预防电子产品成瘾》主题分享,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成瘾背后——孩子的需要、陪伴的缺失、社会环境的影响。

  李汶教授的解读深入且精准。李教授讲座中,如数家珍地说着她工作和生活中的教育故事,也为我们诠释了很多前沿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在我看来,李教授是一位可敬、可爱、了不起的学者和教育先行者。

  施教授的讲座中帮我们厘清了很多概念,同时也帮助我们明确了一些工作中习惯性做法的对与错。施教授用自己的育儿故事和种种做法,传递着她的教育理念和育儿方法。有趣,有味,引人深思。施教授也花了比较大的篇幅来呈现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认知、参照、熏陶、强化、筛选、监督)。施教授就“贫富二代”现象进行了剖析,句句戳中要害。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家长有这样两种意识,一是补偿心理,二是只要学习就好。

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金句频出,细细整理

家庭氛围越接纳,孩子对外苛求越少。

再好的课程,没有建立关系都只是传说。

你作业做完了吗?——是孩子最不喜欢的一句话。

见证孩子的成长,有特殊的力量!

所有心理问题都是环境的产物。

毁掉夫妻中的一方,就等于毁掉了孩子。

家长暴躁,孩子也暴躁,不暴躁,孩子就抑郁了。

孩子的心理问题来源于家庭,初现于学校,爆发于社会。

有自杀意念的孩子,父亲在位总分显著低于无自杀意念的孩子。

如果孩子的一些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无法深度学习。

一个优秀的猎杀都是偷偷接近猎物的。

学校教育是有局限性的。

家庭治疗的本质是家庭功能的调试。

世界上没有最优秀的咨询师,只有最灵活的咨询师。

大包大揽,对孩子过度控制与支配,是一种伤害。不闻不问,情感忽略,也是一种伤害。

让孩子去发现,是创新创造的起点。

真正伟大的人,最终都对人类命运关切。

育儿方法,通俗好懂

1.一年级家长须知

少一点虚荣心(不攀比)让孩子学习更安心

家长养成坐下来的习惯,不干扰不替代

多了解孩子,加强与孩子沟通

做好榜样

2.

何有效鼓励

好奇式鼓励

描述式鼓励

致谢式鼓励

重点:不用鼓励操控孩子

3.影响青少年自尊水平的八个领域

学业水平、社会认可、运动能力、生理外貌、行为操守、爱的吸引、工作能力、亲密友谊

书单整理,深入学习

《与儿童对话》

《爱弥儿》

《教育为什么那么难》

《第七感》

《西方儿童史》

《儿童的世纪》

读马卡连柯……

后记

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内心充满感激,也非常珍惜。

各位教授讲座中传授的是知识和技能,更传递着他们对教育的虔诚和热爱。

有了明确的方向,我的学习必定会更有效。

一如既往地用科学的精神去践行教书育人和家庭教育宣讲工作,是我将学习延伸最好的方式。

我相信,有更多有力量的陪伴,有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爱的孩子们将会更茁壮地生长。

到那时再看——这样的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意义非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