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资源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金字招牌"

在乡村振兴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化资源正扮演着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文化资源不仅是乡村文化的根脉,更是未来乡村发展的内核。如今许多乡村致力于挖掘历史文化内容,将历史记忆化身为文化符号,把文化遗产内化为发展动能,打造乡村振兴最具标识度的"文化招牌",为实现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蓬勃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保护与规划并举,焕发乡村新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保护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对乡村历史文脉的敬畏与守护。如果盲目追求现代化审美而推倒重建,则会失去其根与魂。科学的规划是为了通过保护性的手段,在原先基础上对乡村进行整修翻新等,让老屋老庙焕发新颜。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依托张岳崧探花故居的历史资源,发掘其自身历史价值,科学规划修缮,共同维护故居样貌,年年焕发新面貌,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感受张岳崧事迹的魅力。

传承与弘扬并重,永葆乡村新活力。乡村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纸上陈列,而是要让传统基因在现代土壤里扎根生长。例如,数字化技术、文创设计与非遗文化相结合,短视频创作遇上农村生活等等,这种创造性转化不是一味的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在深刻把握乡村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在传承的过程中加大弘扬力度,使乡村文化成为永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创新与发展共措,打造乡村新业态。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有机统一。需要我们以创新思维突破传统发展路径,用创新创意唤醒资源。定安县龙湖镇香草田园特色农庄,依托当地特色的香草资源,深挖“香”这一主题集群,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采香、制香、品香一站式服务,让游客在香草园中感受自然的独特魅力;定安县龙湖镇文头岭村的新春非遗文化旅游休闲街区融合了12项非遗项目,足不出村就能尽享非遗之美。只有将创新基因深耕于乡村发展,才能打造出蕴含现代化的乡村新蓝图。

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魂与根。让传统资源在弘扬传承中创造价值,让乡村的未来在创新发展中越走越远,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振兴路,成为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情、富得了百姓的幸福家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