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生有两个家,一个家是我们从小长大,有爸爸妈妈,有兄弟姐妹的家,叫做原生家庭。
另一个家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而组建的家,叫做核心家庭。
而今天所谈到的大多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我们情感表达、行为模式、亲密关系等方面有各个方面的影响,但是我们人是主观能动性的物种,我们所做的是维持好的关系,替换掉不好的影响,而我们所做的还有许多。
在一个家庭里,家庭相处得模式、习惯、氛围、沟通影响着亲情的关系。
这次疫情的持续时间如此久,从小到大,很少与父母相处的人时间,大多是与自己的老师与同学在一起。
而这次疫情我们与父母的相处时间最久,发生不一样的碰撞,产生不同的类型:幸福滋养性(相处融洽,互相关爱;
日久生厌型,相互看不顺眼,眼里心里都觉得是毛病;
相处太难型,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情感隔离,彼此难以沟通;
相爱相杀型,感情好的时候非常好,冲突起来也会难以沟通。
每一个人有着不同的相处类型,是第一种尚可,其他三种的关系都是十分糟糕,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处理一下这些可能影响下一代的关系。
我们这个时候可以去画画我们的原生家庭。
比如当我们谈到家庭,我们会想到哪些词语?
我们会如何描绘我们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在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旁边标上年龄、学历和职业,再给每个人的旁边写上三个优点和三个缺点,问问自己,我们继承了父母的哪些优缺点或者与父母有所不同?
从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大概明白我们来源于家庭,又可以超越家庭获得独立的发展,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家庭里发生的事,但是可以改变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申老师教给了我们一个应对家庭冲突四步法:第一步,积极暂停,接纳情绪,也就是离开冲突现场,深呼吸放松,允许情绪的发生;
第二步,换位思考,调整反应,看到父母与自己的共同点,站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理解父母的做法,停止无效应的应对;
第三步,主动沟通,增加理解,真诚表达感受和需要,满足彼此之间的需要;
第四步,共同成长,强化界限,继承资源,总结经验,树立界限,独立自由。
还有申老师推荐了一本书,叫做《非暴力沟通》,比如观察,清晰地表达观察的结果,注意区分描述与评价的区别,比如你的父母经常提到一个问题,这时候我们可能会说,你不要讲了,你说的都是无用的,还提到了几遍,这个就是评价了,这个时候可能会引出一系列反应,父母与我们的争吵,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换种方式进行表达,妈妈或者爸,我已经听到了几次这个问题了哟,这个就是描述,明显后者比前者更加不具有攻击性。
其实我们有时候会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父母就应该好好照顾我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父母也曾经是个孩子,不过现在的他们只是长大的孩子,他们也想像我们一样被照顾,不过他们得负起相应的责任,他们不是欠我们的。
怎么样评价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我们的关系有时候是平等的,有时候又是有长幼关系的,我们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比如父母记住了我们的生日,我们记住了父母的生日没有,答案可能百分之八九十是不知道,父母记住了我们喜欢的食物,我们有没有记住呢。
可以看出不是父母欠我们的,是我们欠父母的。
我们是成人了,不是中小学生和幼儿班的稚儿,我们有着一定的能力,我们长大了,父母却老了,我们懂事了,一定要明白父母有时候的行为,我们与父母之间应该多多沟通,有时间就出去旅行,不然,岁月带来的只是无尽的后悔与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