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无意再说这个问题,只是今天在食堂听到同学的议论,决定还是要写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
经常会听到有同学抱怨高三的学习模式,天天都是分分分,日日都是考考考,有什么意义?只是培养做题的机器。没错,高三是在培养做题的机器,甚至可以说忽视了学生素养的培养,理科生不会探究,文科生思维不够。可是高考考的就是理科生的探究能力和文科生的思维能力,社会需要的也是这样的能力。所以,你说老师指导思想不对、教育模式不对,我举双手同意。
可是你又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你没得选择,那还不如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实现成功。我觉得中国的教育是这样的,对于有心人是锻炼的机会,对于无心人是地狱的折磨。离这一届高考六个月不到了,高考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可你要提高素质未来还有几十年,只要你有心,哪里不可以去提高自己的素质?你要博览群书,高考以后什么时候不可以博览?这就是一个轻重缓急的问题。
分重要么?在中国来说,分确实重要。我们这样想想,如果你在现阶段拼命努力,考上了一流大学,即便你没担任什么职务,我想你的眼界胸怀机会也会不一样,而你之后也有大把的可能去提高素质。如果你一直固执地拿素质说事,就是不愿抓分,最后考到一个普通大学,我想你一定会后悔,因为高考的机会只有一次,过了就不再来,而素质培养却不是如此,来日方长。我不是说考普通大学就不好,只是如果你在这几个月跳跳就可以有更好环境的话,何乐不为呢?
事实上,当你忍住看小说的欲望专心刷题,拒绝喧闹安静看书,心无旁骛专心上进的时候,谁说你就没提高素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