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冰雪译文】
孔子说:“谷生出了苗却不长穗也是有的,长穗了却不结谷子籽也是有的。”
朱子说:“谷之始生曰苗,吐华曰秀,成谷曰实。”有人说这一章是孔子伤逝弟子颜回早卒的感叹,也有解释说是孔子在用委婉的比喻批评有些弟子,“苗而不秀”指有天赋却不好好学习努力进德修业、“秀而不实”是指学到中途就放弃了、学而无成和无疾而终。
苏东坡曾经写过一首诗用“苗而不秀”怀念他的最后一任妻子——能与他心心相印的王朝云。
《悼朝云》: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附录文献参考】
孔安国曰:言万物有生而不育成者,喻人亦然。
《论语注疏》曰:此章亦以颜回早卒,孔子痛惜之,为之作譬也。(第一解:痛惜颜子早卒)
《论语义疏》曰:万物草木有苗稼蔚茂,不经秀穗,遭风霜而死者;又亦有虽能秀穗,而值沴lì焊气,不能有粒实者,故并云“有矣夫”也。物既有然,故人亦如此,所以颜渊摧芳兰于早年矣。
《论语正义》曰:是六朝以前人,皆以此节谓为颜子而发,自必古《论语》家相传旧义。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勉学者以有成也。(第二解:喻学有未成,以励后学)
朱子曰:盖学而不至于成,有如此者,是以君子贵自勉也。
程石泉曰:后儒皆以此章为孔子叹颜回早死而发。“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皆言植物不及开花结实,以之喻人之或为早夭,或为短命。“学而不至于成,有如此者”,于义亦通。
钱穆曰:或说本章承上章,惜颜子;或说起下章,励学者。玩本章辞气,慨叹警惕,兼而有之。颜渊不幸短命,故有志者尤当“学如不及”。
张栻曰:养苗者,不失其耘耔,无逆其主理,雨露之滋,日夜之养,有始有卒,而后可以臻厥成。或舍或弗耘,或揠而助长,以至于一暴(曝)十寒,则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矣。学何以异于是?有其质而不学,苗而不秀者也;学而不能有诸己,秀而不实者也。夫仁亦在夫熟之而已矣。
河东侯氏曰:“苗而不秀”喻质美而不学者也,“秀而不实”喻学而不至于道者也。
河南尹氏曰:盖苗必至于实然后可,君子之于学亦然,是故恶夫画也。(按:不可中止也。)
刘宗周曰:甚矣学贵有成也,如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无为贵学矣。
陈祥道曰:《诗》称“种之黄茂”,而至于“实发实秀”,“苗而秀者”也;“实发实秀”至于“实颖实粟”,“秀而实者”也。古之人以学譬实,以善譬谷。则苗者,可欲之善兴之之时也;秀者,有诸己之信立之之时也;实者,充实之美成之之时也。孔子之时,学者多止而不知君子也。
伊藤仁斋曰:此以谷譬学,犹周诗所谓“比”者。勉人之及时而进修,以期其成也。谷必期于实,不然则虽至苗而秀,不如荑稗也。况乎未苗以为既秀,未秀以为既实者,学者之通患也。可不戒乎?
蕅益大师曰:令人惕然深省。
《论语稽》曰:此盖举事理之变者言之也。有矣夫者,见不恒有也。喻人于苗,若揠而助长,是自作之孽,而不可活。然天下之事,万有不齐,亦有顺生理之常,而不秀不实,不能以常理测者。盖承上章论颜子而言也。朱注属之于学,盖所以策励后生也。说与下章义连属,亦通。
【本章书目】
《论语集释》《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古义》《论语新解》《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点睛》《论语学案》《癸巳论语解》《论语读训》《论语正义》《论语稽》《四书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