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时任明王朝兵部侍郎、三边总督李汶巡视边境,在今甘肃省景泰县的索桥渡口沿线发现了一条汉长城残迹。李汶考察后发现,明朝中期为了防守蒙元势力而修筑的明长城(即“甘肃旧边”)长达1400里,过长的防线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从索桥渡到土门(今古浪县土门镇)一线的汉长城仅长约四百里,如果以此为边境,则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鉴于这一发现,李汶奏请朝廷以汉长城为基础重新修筑新的边境线。
“甘肃新边”
同年(1598年)三月至九月,甘肃总兵官达云即组织军民,以汉长城为基础,重新修建长城共约四百里,以大靖营、永泰营为防守要点,各设参将一名,又在沿线修筑了大量的烽燧、军堡等工事,这段防线被称为“甘肃新边”。新旧两道防线相互照应,为防御敌人、保境安民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建筑至今仍有保存,在卫星地图上依然清晰可见。
“甘肃新边”长城遗迹(索桥渡西侧)
那么,李汶为何要在这个时候修筑“甘肃新边”呢?
这与明朝中期的一场战争有关。
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被击溃的蒙元朝廷就退回到蒙古草原,重新回归游牧生活,但其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从未停止。随着朱元璋派军八次深入漠北、朱棣五次亲征北元,蒙元势力被大大的削弱,其内部也历经多次分裂,争斗不断,无力与明王朝对抗。处在明王朝边境的凉州地区也因此获得了半个多世纪的安定发展。
到了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因明宣宗朱瞻基在战略上受司马迁“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的思想影响,主动将明朝北方的防线收缩,从凉州东部一直到黄河西岸,包括今甘肃省古浪县、天祝县、永登县、景泰县的大片土地被明朝廷放弃在新筑的长城之外。凉州地区的形势急转直下,蒙古各部不断侵扰,河西走廊附近也再次陷入动荡之中。
1559年,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或译为“阿勒坦汗”)觊觎青海富饶,携部众等数万人从河套地区南下,经阿拉善、永登、天祝等地后攻占青海,一年后北还,但留下了部众控制青海以及甘肃的永登、天祝等地。蒙古势力将河套地区到天祝、青海连成一线,借此不断骚扰明朝边境。
万历二十六(1598)年,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大司马兼甘肃巡抚田乐、甘肃总兵官达云等奉旨收复松山(天祝县境内)。根据“先定青酋,后治永酋”的战略方针,田乐、达云首先剿灭了盘踞在青海的蒙古势力,接着便与盘踞在松山附近的俺答汗之子阿赤兔展开激战,取得了明朝中后期战事中一场少有的大捷。阿赤兔战败逃走,盘踞在松山地区多年的蒙古势力被一举荡除。
松山之战后,李汶便开始寻找着手加强对甘肃边境的防守,这才有了“甘肃新边”的修建。
“新边长城”的修筑虽然仅用了半年时间,但其他附属工事的修建却持续了很长时间,等到工程全部完工时,已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了,距离明朝灭亡仅36年。明末的主要敌人已经从蒙元势力转为农民起义军和山海关外的后金政权,甘肃新边的防御作用已大大减少。而到了清朝,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蒙古、青海、河西走廊以及新疆都重新纳入到清朝版图,明长城已经不再是边境线,所以也失去了防守的意义。
永泰营是“甘肃新边”最后完工的工程,位于今甘肃省景泰县西南约20公里处,祁连山余脉寿鹿山的脚下,即现在的永泰古城。
古城总占地面积318亩,城围长约1.7公里,城墙均高约12米,现存城楼现存两座,马面11座,城外则建有绵延数十里的烽燧直通兰州。城周有护城河(壕),宽约6米,深1~2.5米。古城内原有大佛寺、诸神阁、玉皇殿和数道牌楼等古建筑群,驻有士兵及马队两千多人,城外设有火药场、草料场、马场等机构。因其形状颇似金龟,所以永泰古城也被人俗称为永泰龟城。
永泰龟城卫星图
护城河及马面
城墙及马道
永泰营的建造用了两年时间,于1608年完工。建成之后的永泰营,同时具备有军事、外交、贸易等多重功能,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中原、河套、青藏以及河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时间一晃已过去四百余年,永泰城也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从建城到现在,城内始终有人居住,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城内仍有上千人,而且大都是明代驻军的后代。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时,古城内外的百年大树被砍伐殆尽,明清时期的建筑物也大都被损毁。之后二十余年,寿鹿山附近的山林几乎被砍完,再加上连年干旱,土地沙化和盐碱化越来越严重,迫使古城居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城内现在已是十室九空,仅余的百十口人中大部分也都是老人。
主要街道
但现在的永泰城内并不缺水,城内五口古井至今仍水源不断,这些古井都是由清朝著名将领岳钟琪下令开凿的。
五井中的二井
岳钟琪是岳飞三子岳霖的后裔,清代康雍乾三朝名将,先后平定西藏、招抚青海、平定大小金川,推行摊丁入亩和改土归流,其戎马一生,乾隆称其为“三朝武臣巨擘”(在二月河的历史小说《雍正皇帝》中有许多岳钟琪的记载)。其祖父岳振邦时举家移居河西,把家迁到了庄浪卫(今永登县),其父岳升龙曾任永泰营千总,岳钟琪出生于此,并以此为故乡。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时任川陕总督的岳钟琪回乡祭祖,他认为永泰城虽形状如龟,但未有五脏,遂命人在城内凿五眼井,以补龟城之五脏,并在北城角设一大池,名“甘露池”,修筑暗渠从山中引水而入,以补龟城地脉,添龟城灵气。自此之后,永泰城里旱涝无忧。
古井水清可鉴人
从南城门走进去,首先进入到一座不大的瓮城里。瓮城保存得很完整,城门颇像银川镇北堡里的城门(《大话西游》结尾处出现过)。正对着南城门的一条大路上,岳钟琪留下的古井还在被村民们使用。让人惊奇的是,道路上有一道清泉涌出,在道路上汇成了一道小溪,缓缓往城中流去。
南门
道路上流淌的泉水
城里的建筑大部分都是夯土筑成,也有极少部分的现代房屋,基本都兼做饭店,招待外来的游客。残垣断壁到处都是,根据形制依然可以区分出其原用途。
残垣断壁
新式民居
出于保护的目的,城墙已经禁止攀登。城墙的西北侧被拆开一小段用以连接外面的公路。在每面城墙的中间位置,都修了一个半圆形的建筑,形似瓮城,但只有南侧的那个配有城门,其他三侧均无门,推测应该作为库房使用,这样的形制让古城更似金龟。身处城中并不能感受到永泰古城与其他古城的区别,但是如果从高的地方俯瞰,就可以明白称其为龟城了。
古城全景
“龟足”及烽燧
城墙豁口
在永泰城南门外有一处开阔的广场,现在用作了停车场。旁边有个小湖名为用汲海,一汪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和远处祁连山的余脉,不远处还有一处寺院,在一片荒漠之中竟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祁连山上植被也逐渐恢复,希望未来的永泰古城周围能够再次恢复到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状态,也希望古城能够从破败之中苏醒回来。
用汲海
下期我们将穿越阿拉善高原,探索神秘的西夏遗址和居延文化,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