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安若谷
这是个问句,从正面我无法回答,所以想从反面回答。
我不知道乐观的人有多幸福,但是我清楚悲观的人有多痛苦。
如果我说悲观的人,大多是自卑的人,不知道你们同意吗?
我身边有一位朋友,在别人眼里算得上是那种,小时候品学兼优、工作后能力较强的类型。自卑就像长在她身上的器官,根深蒂固。在企业中经常被领导、同事高度认可,但是无时无刻她不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什么都不如别人。
她眼中自己loser的形象。
毕业后,错过了第一年很多校招的机会,回到老家找工作基本都是很小的公司,而且自己的专业很难在这座内陆城市对口。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职业,进入一家创业型公司,1年后便解体。然后便开始了一连串“逃离”事件,每个人对“工作”、“工作价值”、“回报”的定义都不同吧。在后面的几份工作中公司都对她的为人和能力给予了肯定,但是她总是在工作中迷茫,不知所措。或因为这份工作无聊重复,或因为团队气氛一盘散沙,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半年内她就想离开。
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出了问题,性格是不是存在缺陷?为什么别人都可以轻易坚持的,她却这么都做不到。她认为自己是典型的悲观加懦弱,在职场上有困难总是克服不了,然后一走了之。她也羡慕佩服同事的坚持,也不断否认自己的 “不忠诚”,因为每一次工作,在职一天,她都有对得起自己的职业道德。
最近她说,她好像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对面试的公司项目都没有热情。也失去了追求,甚至觉得生活也无望和无聊。在跟多次的她聊天的过程中,能看到她眼神中的绝望,隔几分钟她都要长出一口气,这个长吁短叹中看到身体的疲惫和心情的压抑,甚至文字交流中,感觉她连打字都是无力的。
我能感同身受她的痛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某些精神疾病的症状。我深深的感受到来自悲观的痛苦,所以想乐观一定是幸福的,所以更加认为孩子的性格情绪培养比任何技能训练都重要。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来自于增加他们的技能,或者说是竞争力吧,如唱歌、跳舞、画画等等。家长对孩子也充满期许,希望他们长大能够有好的生活。可是有没有想过一个人幸福或者不幸福,除了物质条件以外,还有她\他对生活的感知、他们内心的丰盈、他们从生活中得到的反馈。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指数。与其现在不断增加他们生活的砝码,不如培养孩子们,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生活,都能得到正面积极的反馈,做一个内向住着美好的人。
公大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教授说从6岁开始,我们要开始训练孩子以下几个大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因为我们无法掌握老天会给我们的孩子发一把什么样的牌,但是我们可以教会他们无论拿到什么牌,都能有技巧把这场游戏玩好,玩得开心。相信这样的人,生活不会难为他们,因为他们总能在绝境中能看到缝隙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