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业是课堂教学任务之外的有效延伸,它是巩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双减”政策下,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我们还需要设计一些精彩的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应用。为了合理地布置作业,并结合可行的教学评价,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而不是他们的负担。在第一单元教学中,我对作业内容进行了分类:
一、画图制作型作业
通过作业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个性。心理学表明: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让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将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据此,我在设计作业时,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一玩,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们在学完前七个字母后,我布置让他们绘制图文并茂的字母卡片,发现有的学生将字母A设计成了滑梯;有的将字母B设计成了一个人的胳膊叉腰,一只脚紧贴另一条腿;有的将字母C设计成了月亮等等。将这种画图乐趣转移到绘制单词卡片上,学生会制作出精美的卡片交到教师的手上。
二、演讲型作业
初步接触英语,让他们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主要目的是练胆子,然后在“自我介绍”的基础上加上“相互介绍”、“打招呼问候”等。这样既能在课堂上不断地巩固旧知熟悉新知,又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听录音作业
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我会每天布置让学生课后听读录音。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单调机械地重复听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较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就变换方式,让学生模仿课文朗读,制作小视频,定期进行全班评比,那么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听读录音进行制作,以求达到最佳效果。这类作业不仅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较好的语感,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创意型作业
如在国庆假期时,我布置了“寻找生活中的字母”,学生们搜集了家电、食品店和娱乐场所等的招牌,在一个个家电观察、书写和制作卡片或搜集本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熟悉了字母,知道了这个品牌由哪几个字母组成,也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和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动眼、动口和动手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游戏作业
学字母过程中,我每天都布置一个“大小写字母找朋友”的游戏。我设置了几种方案,学生可选择一种玩一玩,调查结果表明,96%的孩子喜欢这样的游戏并且愿意每天跟不同的同学用心玩一玩。游戏一:大写字母不变,小写字母打乱顺序,连线。(同桌计时比赛,先完成的同学获胜)方案二:小写字母不变,大写字母打乱顺序,连线。(同桌计时比赛,先完成的同学获胜)方案三:把每个字母写到小卡片上,大小写各一张,找相对应的字母放在一起,又正确又快的同学获胜。方案四:把字母卡片打乱顺序,重新排序。方案五:给字母找左邻右舍......
六、合作性作业
学习对话表演教学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这样的作业。首先小组内进行角色分配,对自己要说的话熟记于心,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有感情地表演。如在第一单元第一部分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根据小组内成员的英语水平再作相应调整,尽量做到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水平。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模仿各个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特点,经过一番准备后再表演给班级同学看,最终评出最佳表演奖,给予奖励。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既学到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作业反思:
通过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以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本次作业完成得非常令人满意。本次作业的设计体现了以下优点:
1.循序渐进。通过设计写画、自我介绍、听录音模范、大小写字母找朋友、小组合作表演等,让学生先从基础出发,巩固性练习,再联系生活实际,最后生成。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从讨厌作业到乐于完成作业。
2.勇于实践。设计“寻找生活中的字母”,我把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寻找字母,从而认识字母。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出发,从生活细微处观察。
3.大胆展示。小组合作表演对话,根据个人水平合理调整角色,使人人都有话说,有事做。大大提高学生对文本和语境的认识,是学与用的完美结合。
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有的同学以往的作业态度都很懒散,所以还是有部分同学没有参与认真完成作业的行列。
2.学生差异还非常明显,作为老师,在课前与课后辅导方面做得还不够,应多辅导这一部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