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如磐照初心 艺德双馨铸华章

       在"七一"前夕的国家话剧院入党宣誓仪式上,92岁的游本昌老师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的画面,如同一束穿透时空的精神之光,照亮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原乡。这位塑造过经典济公形象的表演艺术家,用70余年的艺术坚守与25年的入党夙愿,在耄耋之年完成了艺术生命与信仰追求的完美交融,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树立了精神标杆。

      初心如炬:艺术追求与信仰力量的双向奔赴。游本昌的艺术生涯始终贯穿着对信仰的执着追寻。从《济公》中"鞋儿破,帽儿破"的洒脱形象,到话剧舞台上的千面人生,他始终将"以文化人"的艺术使命铭刻于心。这种对艺术的纯粹追求,与他对党的事业的向往形成奇妙共振。正如他所说:"入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命的起点。"这种将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自觉,正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有的精神境界。

在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后,游本昌没有选择功成身退,而是以92岁高龄递交入党申请书。这种"终身成长"的生命态度,打破了世俗对年龄的认知边界,诠释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深刻内涵。他的选择证明:真正的艺术生命永远与时代同频,与信仰共振。

       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坐标系。游本昌的艺术实践始终秉持"戏比天大"的职业操守。为塑造好济公形象,他深入研读佛学典籍,体验生活三个月;在话剧排练中,即使没有台词也坚持全程参与。这种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与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郑重承诺,共同构建起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坐标。在流量至上的市场环境中,游本昌始终坚守"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拒绝商业代言,却义务参与公益演出;不追热点题材,却深耕现实主义创作。这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艺术品格,为浮躁的文艺界注入了一股清流。

       薪火相传:文化强国的精神动力。游本昌的入党故事,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当一位92岁的艺术家选择在人生暮年拥抱信仰,这本身就是对"四个自信"最有力的诠释。他的选择启示我们:文化强国的根基不仅在于作品数量,更在于艺术家群体的精神高度。

       这种精神传承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更多像游本昌这样的文艺工作者:他们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时代精神的诠释者;既是艺术创新的探索者,又是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他们的存在,让文化强国的梦想有了最坚实的载体。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游本昌的入党宣誓犹如一声嘹亮的号角,召唤着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以信仰为帆,以艺术为楫,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航程中破浪前行。这位92岁新党员的人生选择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生命永远年轻,永恒的信仰之光永不熄灭。当每个文艺工作者都能像游本昌那样,把个人艺术追求融入时代洪流,中华文化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